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地毯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
查看更多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地毯织造得...
查看更多
侗锦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和印染工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侗锦织造技艺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侗锦分素锦、彩锦两种,都以手工操作织成,需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工序。侗族妇女通过织锦展示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侗锦图案演绎了...
查看更多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维吾尔族花毡(克格孜)制作技艺是新疆柯坪县独特的古老手工技艺。这种技艺由勤劳的柯坪人民祖祖辈辈
传承
至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柯坪县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地方的制毡技艺有明显的区别,花毛毡隶属擀花毛毡类,主要成分为天然羊毛,制作过程中不添加其他原料,仅通过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属纯天然手工制成品。它是维吾尔族家庭生活起居中的日常用品,花毛毡在民族医学中还具有治疗地方病的作...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是用火草、火麻的植物纤维,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纺织成布匹的传统技艺,主要流布于四川省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和南山傈僳族乡及其周边地区,新昌县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乐跃镇沙坝村等傈僳族小居住村落也有零星流布。德昌傈僳族居住区以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这里居住的傈僳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具有民族风情。 傈僳族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将山坡采来的火草叶撕下背部的膜,把火麻杆剥下皮后,分别捻成线,再用织布架自织成布。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以棉花为原材料,通过多道工序手工纺织成带有规律经向条纹土布的传统手工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广泛流布于河北省威县境内各乡村,及周边广宗、邢台、南宫各县,影响达邯郸市及各县以及相邻的清河县。 威县土布做工精细,品种多样,纺织纹样、图案非常丰富,包涵喜庆、吉祥、富贵的寓意。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工序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浆线、染线、络线、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这些工序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织造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的复杂性和精细...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帕拉孜,维吾尔语,意为一种平纹毛织品。用它可以缝做无栽绒地毯、墙围子、炕围子、口袋、马褡子(维语称“货尔俊”)。在新疆,有维吾尔族人生产、生活的地方,就可以见到帕拉孜纺织的身影。而这种纺织技艺在拜城县黑英山乡比较突出,尤其以该乡明布拉克村最具代表性。该村约有一半的家庭主妇(一百二十多人),掌握帕拉孜纺织技艺。 黑英山乡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所使用的原料丰富,制品花色品种虽不多,但工艺古老且具有民...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余姚市 余姚曾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浙花出余姚”,民国时期浙棉又称“姚花”。余姚土布自南宋后以此为主要原料,因历史悠久、工艺细致、花色繁多、实用美观、用途广泛而闻名全国。 余姚旧属绍兴(会稽)越地,故余姚土布又史称“越布”。南宋前余姚土布以麻、葛为原料,《后汉书》载余姚土布(越布)为东汉贡品。余姚一直有着土布的传统,《余姚六仓志》载“明季清初,服尚布素,平民不论贫富,皆衣粗布,贵族亦不...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江苏省南通市,滨江濒海,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明代起就是中国著名的棉产区。数百年来,当地农民男耕女织,“家家习为恒业”,史有“木棉花布之产甲诸郡”之称。 19世纪末,南通色织土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织造、独特的工艺印染以及粗厚坚牢、经洗耐着的特性享誉海内外,成为地方一大特产。20世纪初,南通色织土布获得空前发展。农村专业土布织户十余万户,从业人员达百万众,土布年总销量达1700万匹。南通成为历史上继松江之后...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潞绸织造技艺是山西省特有的蚕丝织造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和长治市的长治县、屯留县等地,以高平市的王降、南沟、南王庄、南朱庄、大冯庄、小冯庄等村庄为核心区。 潞绸织造工艺用拈丝作经线,用不同拈向的合股丝作纬线,织成较薄的、皱缩的平面绉纱,还可以织出光如镜面且有花卉状的绫,突出的品种有妆花、彩织锦纹,颜色主要有红、黑、黄、蓝等,既有红蓝的鲜明对比,也有黑灰的相近之色。潞绸织造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分档、浸渍泡丝、缫丝、络丝、整...
查看更多
1
869
870
871
872
873
17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