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以辑里村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练市、善琏、双林一带的农村。自从机器化缫丝问世后,南浔农村的传统手工缫丝,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逐渐开始消失。 辑里湖丝的蚕种,选用自育“莲心种”,又称“湖蚕”,品种优良,特适于缫制...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当地出产的清水丝绵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这里已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到唐代开元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近闻名。这种丝绵具有色泽洁白、厚薄均匀、质地柔韧等优点,因而被朝廷列为贡赋。南宋时期,余杭丝绵冠于全浙。清代以后,清水丝绵名声更大,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民国时期,余杭“老恒昌”清水丝绵更是享誉国内外。1929年,余杭清水丝绵在西湖博览会荣获特等奖。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是指以高温焙烧渗碳还原法为特点的传统黑陶烧制技艺。这一技艺目前主要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中心,并辐射周边十几个县区。 德州黑陶以特有的质地细腻的红胶泥为原料,采用手工轮制成型、手工无釉压光、手工雕刻、高温焙烧、渗碳还原等传统技艺,烧制出温润如墨玉的精品黑陶。德州黑陶工艺流程由选原料、成型、修坯、无釉压光、雕刻、自然阴干、装窑烧制八个环节组成。要想烧出黑如漆、亮如镜,质感如墨玉的黑陶,三个环节十分重要:一是选原料,应选含铁量高,黏性适度,可塑性强的...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主要指以均釉和堆花为工艺特色和装饰手段的传统陶器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集中流布地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自清末以来基本未有变化,具体而言大约东自蜀山,西自丁山白宕、汤渡,南至白泥场,北达潛洛、上袁等镇。 宜兴均陶产品种类繁多,以日用粗陶为主,其造型浑朴端重,古雅可爱,可谓“于浑朴中见妍整”。均陶胎体有白泥、紫泥两种。均釉釉层较厚,釉料中加入含磷的石灰窑窑汗作熔剂,使釉层带有乳浊感。器面釉色有天青、灰蓝、霁蓝、甜白、墨绿、天蓝、乳白、金...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是指采用当地优质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经筛选、淘洗、陈腐、制泥、拉坯成型、施釉、刻花等多道工序,烧制刻花瓷的传统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因地得名,最早起源于唐代平定州的柏井古镇,现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平定县及昔阳、盂县等地。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采用当地高岭粘土经陈腐、除铁、配料、研磨、蒸空练泥等14道工序制坯,在坯胎未干前以刀代笔刻花,一气呵成,线条俏丽流畅,形象生动概括;采用黑白两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经过特殊烧造、窑变,作品具有一种融材...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黎族传统泥片制陶技艺历史悠久。从海南出土的陶片分析,新石器早期已出现土法制陶。宋赵汝适《诸蕃志》“海南条”云:“按《隋志》谓:(黎族)人性轻悍……以土为釜。”泥片贴筑法制陶出现在泥条盘筑法制陶之前,历史更为久远,是史前文化的孑遗。 泥片制陶技艺是我国早期制陶技艺的活化石,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手工技艺发展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泥片贴筑法制作的陶器,为黎族人民世代所用。陶器的造型艺术呈现了古代黎族妇女...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囊谦县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特色显著,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四川省稻城县赤土乡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树地区囊谦县等藏民居住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村民具有烧制黑陶的传统手工艺,这一技艺在当地的
传承
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文化旅游开发的环境下,汤堆村的原始制陶业得到发展。汤堆村的藏族黑陶烧制工艺采用黏性大、可塑性强的白色和红色陶土,加上风化沙石研磨而成的石...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特色显著,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四川省稻城县赤土乡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树地区囊谦县等藏民居住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村民具有烧制黑陶的传统手工艺,这一技艺在当地的
传承
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文化旅游开发的环境下,汤堆村的原始制陶业得到发展。汤堆村的藏族黑陶烧制工艺采用黏性大、可塑性强的白色和红色陶土,加上风化沙石研磨...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牙舟陶器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平塘县 牙舟陶器产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牙舟陶器烧制现仍保持原始古老的手工制作方式,以古朴淳厚著称,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尤其是陶器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各种纹理(俗称“窑变”),令人叹为观止。由于现代生活的冲击,牙舟陶器生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当前不少老艺人相继辞世或年事已高,而当地的年轻人又纷纷外出打...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稻城县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特色显著,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四川省稻城县赤土乡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树地区囊谦县等藏民居住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村民具有烧制黑陶的传统手工艺,这一技艺在当地的
传承
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文化旅游开发的环境下,汤堆村的原始制陶业得到发展。汤堆村的藏族黑陶烧制工艺采用黏性大、可塑性强的白色和红色陶土,加上风化沙石研磨而成的石...
查看更多
1
870
871
872
873
874
17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