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2008.11.13
专题报道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一、简介 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曾远销中原。旧时,在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及龙被、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的花纹,展示了南国乡...
查看更多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11.13
专题报道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年8月8日17点50分,融汇三种羌族文化(推杆、皮鼓舞、锅庄舞)精髓、作为四川参演节目的《羌族推杆》,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盛装亮相:男演员肩扛木杆,身穿藏青色羌族服装的女演员被挑在木杆两头、举在空中。之后,阵形变换,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紧接着,在观众的欢呼中,全场最长的木杆登场了――8.1米的木杆,顶端上挑着一名女演员在空中旋转。木杆底部,10位男演员犹如撬动杠杆一样巧妙用力,一人当起了杠杆支点,另外4人压住...
查看更多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
传承
人――才让旺堆
2008.11.13
人物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
传承
人――才让旺堆索南卓玛 才让旺堆简介 才让旺堆从少年时代开始传唱《格萨尔》,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巨大。1990年,被吸收为国家干部,享受副高待遇;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说唱家命名大会上,获得了“《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1994年,在青海省第三届文艺创作评奖中,他说唱的《陀岭之战》之部获优秀作品奖;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
查看更多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2008.11.13
专题报道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 江永县女书文化村浦尾村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的女书习俗――坐歌堂,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及邻村的乡亲300余人前来观看。在大红花轿、凤冠霞帔、婉转女歌及锁呐的映衬下...
查看更多
历史悠久的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
2008.11.13
专题报道
历史悠久的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 由文化部审定,国务院批准,山西省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以双合成郭杜林月饼为代表的晋式月饼在全国月饼行业的崭新地位。 郭杜林月饼外观油亮、饼纹清晰、入口香馨、食之酥软、余味绵长,是晋式月饼的典型代表。据了解,郭杜林月饼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是太原一家糕点铺的姓郭、杜、林三位师徒,一次饮酒过度,使和好的饼面发酵,因为怕东家责怪,三人急中生智,往发酵的面中掺合生面,并加碱面...
查看更多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与传播
2008.11.13
论坛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与传播吴琳 一、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亟待保护 陕西历史悠久、民俗淳朴,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地区之一,陕西在全国有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按地域划分,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以陕北为代表的黄土窑洞文化,具有典型的黄河文化的特质;二是以陕南为代表的巴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三是以关中平原为代表的南北融合的文化。比如惟妙惟肖的风翔泥塑,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秦腔...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将获工作津贴
2008.11.17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将获工作津贴 记者日前从文化部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 目前,文化部已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777名。为进一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今年开始,文化部将于单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名单,双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考虑到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实际困难,此次津贴发放将适当增加受灾地区国家...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2008.11.17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廖奔 今天,人们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中未能以物质形态固化的部分。如果综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次确认并一再修改的定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出来就是:通过群体或个体口头表达的、来自传统而被同一文化社区所采用的、能够代表其文化与社会特性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传说、表演艺术、风俗礼仪、工艺技能等。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人类文化遗产,实际上更多指的是物质遗产,如长城、金字塔、卢浮宫等,它们是人...
查看更多
鼓书艺人与西城派东北大鼓
2008.11.17
专题报道
鼓书艺人与西城派东北大鼓 西城派东北大鼓传统书目 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的一种鼓曲艺术,西城派东北大鼓则是东北大鼓在辽西的一个分支。据了解,有200多年历史的西城派东北大鼓经锦州市整理申报,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辽西走廊咽喉重地、关内外交通枢纽,锦州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也是今天文化交流、民间艺术繁荣发展的交汇地。属于民间艺术的曲艺则借地生根,在这片热土上,艺人的成长、曲种流派的形成得天独厚。 东北大鼓也称大鼓书、大鼓词、鼓...
查看更多
流传于黄河三峡的傩文化
2008.11.17
专题报道
流传于黄河三峡的傩文化聂明利表演会手舞 黄河三峡位于甘肃中部西南永靖县,西与青海接壤,东北与兰州紧密相连。黄河流经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107公里而得名黄河三峡,境内有湟水河、洮河、大夏河三条支流汇入黄河,又称“河湟之地”。这里傩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炳灵寺附近的杨塔、王台、红泉、三塬等乡村。傩舞在永靖俗称“七月跳会”,这里独具魅力的傩舞戏、傩俗、傩面,组成了富有永靖地方特色的傩文化艺术。广泛
传承
的傩舞戏文化是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
查看更多
1
67
68
69
70
71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