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毫无疑义的民族瑰宝、人类遗产,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昆曲、粤剧、藏戏、京剧、皮影戏,以及作为优秀实践名录项目的木偶戏,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戏曲最有特点的戏曲类型,显示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突出成就。    最值得赞叹的是,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居于社会文化发展前沿,用高台教化和艺术熏陶,将社会历史文化、世俗人伦情感实现民众共享。在近现代急速的时代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党和政府对...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0月24日至25日,由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贵州民族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多彩贵州传统工艺“侗族传承人与设计师为生活创新”振兴对话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会原会长杨序顺,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安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学院副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代表钱锦华,贵...
查看更多
要闻
作为全国非遗曲艺周的重要内容,2018年6月9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齐聚天津,共开展20场驻场演出活动。每天下午两点和晚上七点,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河西区文化中心各有两场精彩演出。 驻场演出按说书类、唱曲类及谐趣类三种表演形式划分,天津市群星剧院以说书类(小书)节目为主,河西区文化中心则以唱曲类、谐趣类及部分说书类(大书、小书)节目为主。每个节目时长根据表演形式不同,在10到25分钟不等。驻场演出期间...
查看更多
三门祭冬
2018.10.31
节气名录
三门祭冬是传承于浙江省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尤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 三门祭冬由取长流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每年冬至日,三门各村落参加祭冬的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选择都有严格的族规约定。冬至日寅时,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就位。先祷告祈天,后举行祭祖大典,三献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18年10月25日—26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座谈会在洛阳召开,河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鹏出席座谈会,来自全省国家级、省级3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孙鹏在座谈会上强调了生产性保护对振兴传统手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对此应充满信心。传承人群、非遗生产性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以美洲各族土著居民和印欧混血人种为基础的墨西哥族群国家建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形象只作为殖民历史的组成部分出现过,当代非洲后裔的社会动力实际上并未得到了解。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多方力量力求使其能被认可为社会团体与法律主体,进而成为墨西哥文化多样性的组成。政府机构在学院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对奇卡海岸不同支系的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及多种形式的族群政治动员,从人口数量和领土领地方面为非裔人口的存在认可做出了大量努力。本文旨在墨西哥非裔人口文化权力斗争的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福建省文化厅评审并公布了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福州脱胎漆艺制作中心、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福安市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福建盈盛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入选。下一步,福建将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管理,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打造福建非遗保护传承新品牌,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    根据《福建省文化厅关于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管理的通知》,从细化完善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规划、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1953年5月,18名文艺工作者组成湖南花鼓戏演出队,他们被戏称为“十八罗汉”,也成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最初的生力军。65年来,这支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创作、改编、移植剧目达200多个,排演的剧目夺得全国舞台艺术类奖项中几乎所有的奖项。    作为长沙花鼓戏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2012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更名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繁荣花鼓戏创作、培养花鼓戏艺术人才的同时,扛起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的大旗,为新时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青年苏剧演员在苏剧名家尹斯明家学戏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耳熟能详,而对苏剧,或许就没那么熟悉。    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苏南、浙北一带,其前身“苏滩”是一种围坐清唱的传统曲艺形式。1941年7月,前辈名家朱国梁等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成为第一个以苏剧命名的剧团。    苏剧在文学、音乐等方面都与昆曲有着渊源,时常以苏昆剧团为单位一起演出。上世纪80年代,昆曲演出不景气,而苏剧则蓬勃发展,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现代沪剧《红梅颂》剧照    每三年新创一至两部贴近时代、反映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原创剧目,每年新创或复排折子小戏一台;每年演出总场次不少于150场,其中送戏下乡的公益演出100场……“一团一策”改革实施以来,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创演目标更明确了。    2015年,上海对市级文艺院团全面启动“一团一策”改革,通过出台特色化、切中实际的政策,逐渐释放院团的艺术生产力和发展活力。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为宝山沪剧团,发展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