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那斯尔·奴苏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32年12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赛乃姆(库车赛乃姆)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喜好民间文学艺术,自懂事起就向民间老艺人学习手鼓和赛乃姆舞蹈,能够很好地表演库车赛乃姆,并对年轻爱好者进行民间艺术传授和指导。经常在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与婚宴活动中表演库车赛乃姆舞蹈,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表演能力。注重
传承
工作的开展,学徒有艾合买提·毛莱克、阿里木江·买合木提、伊斯坎德尔·买买提等人,同时还培养了不少库车赛乃姆舞蹈爱好...
查看更多
钟会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白族,1930年5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杖鼓舞(桑植杖鼓舞)代表性
传承
人。1936年起,师从民间艺人钟朝锐、钟朝恩、钟良旭,经过多年学艺,掌握了“九九八十一”套路,后通过对麦地坪白族七百多年的生产、生活习俗研究,以“倒丁字步”为步伐,将高难度的“四十八花枪”等武术动作融进传统舞蹈中。表演的仗鼓舞古朴庄重,更兼具粗犷与灵巧多变性。同时还熟练掌握桑植跳丧舞、花灯、傩舞等民间舞蹈的基本套路,是位民间舞蹈多面手。曾多次带队到吉首等...
查看更多
钟朝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黎族,1934年5月生,2013年8月去世,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古舞代表性
传承
人。1965年开始跟随父亲王启苗学习老古舞,由于热爱传统舞蹈且极具天赋,表演动作逼真优美。完整掌握老古舞表演套路,得到当地乡亲的赞许。父亲过世后成为当地老古舞的主持者。认真履行代表性
传承
人义务,积极开展
传承
活动,带徒授艺一百八十余人,还组织了老古舞表演队,活跃在当地的各个乡村。
查看更多
龙正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尼族,1943年9月生,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棕扇舞代表性
传承
人。16岁开始向祖父龙保扎、父亲龙德嘎学习哈尼族棕扇舞,熟练掌握各种舞蹈动作套路和技巧,以及小三弦、二胡、树叶、唢呐、牛皮鼓等伴奏乐器的演奏技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和欢迎。曾先后随同元江县哈尼族民间艺术团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广受好评。为使哈尼族棕扇舞得到
传承
发展,坚持授徒传艺,多名徒弟已出师。
查看更多
桑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9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曲水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荣仲孜代表性
传承
人。30岁开始学习协荣仲孜的表演技艺,在农闲时演练协荣仲孜,掌握协荣仲孜的唱腔、道白、舞蹈及道具制作的技艺。在每年雪顿节及其他大型庆典上,所带领的协荣仲孜表演队都会受邀演出,也会组织队员在家乡的望果节上演出。培训学员近十名,并搜集整理相关学术资料,促进协荣仲孜持续
传承
。
查看更多
杨景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月生,甘肃省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当舞代表性
传承
人。7岁随祖上学艺,接受严格的藏文巴当舞曲谱的训练,全面掌握舞蹈程式、唱腔及藏语唱腔的含意。作为春巴(领舞者),不但是本村的春巴,而且是流行区七个村的总春巴,培养的年轻春巴个个都是优秀的巴当舞
传承
者。积极收集整理巴当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配合县非遗中心开展巴当舞的调查。近年来,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每年举行一次巴当舞比赛等方式,促进巴当舞的
传承
和发展。
查看更多
张振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4月生,广东省五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跳花棚代表性
传承
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跳花棚的挖掘、整理和
传承
工作,1981年拜跳花棚盛行地长尾公村老艺人姚仕泰、姚茂泰为师学习跳花棚。经过多年学习,全面熟悉并掌握了跳花棚的技艺。多年来,授徒传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传人。主笔撰写的跳花棚文字稿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被誉为“挖掘、整理、
传承
舞蹈跳花棚的第一人”。
查看更多
张继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
传承
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继青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昆曲演员,先后师承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昆曲表演名家,专工南昆旦脚。代表作有《牡丹亭·惊梦、寻梦》和《烂柯山·痴梦》等,人称“张三梦”,其表演细腻,唱腔优雅,是公认的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
查看更多
王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王芳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剧团“弘”字辈传人,先后师承“传”字辈名家沈传芷、姚传芗、张传芳,以及“继”字辈名家张继青,专工昆曲正旦、刀马旦,并兼演苏剧。王芳的表演细腻清丽、气质纯净,唱腔委婉、格调高雅,代表作品有《寻梦》《长生殿》等。
查看更多
林天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浙江永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作曲。林天文在永嘉昆剧团专职“正吹”兼作曲,曾师承陈达辉、徐剑鸣等名师。在半个多世纪的昆曲艺术生涯中,林天文在浙江温州昆剧团长期从事昆曲乐队演奏,1987年退休后整理永嘉昆曲。他整理过的《白罗衫》《东窗记》《琵琶记》《荆钗记》等,均脍炙人口,为温州永嘉昆曲的重新恢复、发展和弘扬做出了重要的努力,特别是他参与整理并编曲的永嘉昆曲《张协状元》在海内外备受赞誉。
查看更多
1
532
533
534
535
53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