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侯少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河北玉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少奎1956年开始学习昆曲,曾师承著名京昆艺术大师侯永奎,工昆曲武生、红净行,擅长表演武生勾脸戏,在表演、身段、唱腔、锣鼓、服饰、脸谱等方面形成个性鲜明的北方昆曲武生艺术。代表作品有:《单刀会》《林冲夜奔》《千里送京娘》等。
查看更多
杨凤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生,山东青岛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凤一197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师从侯玉山、马祥麟、吴祥珍,主工刀马旦、青衣。其表演豪爽阳刚、功底扎实,善于刻画多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深得观众认可。代表作品有:《白蛇传》《长生殿》等。
查看更多
傅艺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生,湖南祁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傅艺萍自学艺以来,先后得到沈传芷、张静娴、张洵澎、梁谷音等表演艺术家的指点教授,专工昆曲旦行,后成为周仲春的关门弟子,其唱演技艺不断提高。她的表演承袭了传统青衣的规范,同时赋予闺门旦典雅气质,深入角色内心,细腻生动。代表作品有《痴梦》等。
查看更多
张富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生,湖南郴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昆剧团团长,一级演员,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富光自幼从艺,先后受到匡生平、周传瑛、沈传芷等昆曲名家的亲授,专工昆曲小生,后成为俞振飞的关门弟子,掌握了传统昆曲的唱做表演规范,在综合各家之长的基础上,逐渐成为湘昆小生行当的代表性艺术家。代表作品有:《见娘》《抢棍》《藏舟》《拾柴》等。
查看更多
许天相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福建石狮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许天相1956年考入梨园戏演员培训班后,先后师承梨园戏老艺人蔡尤本、姚苏秦、李清河、许茂才、施教恩等,他在严谨规范的梨园戏传统科介表演基础上,不断地融入其他戏曲艺术的表演技法和民间舞蹈元素,拓展了传统丑、末行当的表演内涵,塑造出变化多端的行当角色。其表演细腻生动,代表作品有《李亚仙》《枫林晚》等。
查看更多
曾静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静萍1982年进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专工梨园戏旦行表演艺术,师承潘治、姚苏秦、施织、何淑敏、许天相、王胜利、吴明森等梨园戏名师,掌握并演出大量的传统剧目和新编作品。曾静萍娴熟地使用梨园戏传统科介,并赋予角色性格化的理解,其演唱善于把握气息,幽婉动情、矜持含蓄。代表作品有:《陈三五娘...
查看更多
黄宝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4年生,福建莆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黄宝珍专工莆仙戏闺门旦、青衣,从艺六十余年来,先后师承吴金泉、陈金标、雷澄清等莆仙戏名艺人,掌握了莆仙戏传统科介规范和重要剧目,并在声腔演唱方面潜心钻研。她善于在传统科介中融入个性化的表现,颇能体现莆仙戏塑造角色的剧种特色,其声腔圆润华美,声情并茂。代表作品有:《千里送》《春江》等。
查看更多
朱石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生,福建仙游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朱石凤1953年进入仙游鲤声剧团担任主要演员,专工莆仙戏花旦、青衣,后担任导演。在六十余年的从艺生涯中,朱石凤曾师承旦仔宁、文永等莆仙戏著名老艺人,掌握了莆仙戏传统科介规范和重要剧目,其表演基本功扎实,技巧精湛,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旦脚形象。代表作品有:《目连》《晋宫寒月》等。
查看更多
方展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广东普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1959年从艺至今五十多年,专工丑行,师承潮剧名家陈大筐、杨江全、陈玩惜、蔡锦坤、李有存等,戏路宽广,尤其擅长运用服饰、道具、舞台调度等表演手段,娴熟地使用潮丑扇子功、椅子功、梯功等戏曲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项衫丑、宫袍丑、老丑、武丑、女丑等各种丑行门类均能得心应手。代表作品有:《柴房会》《闹钗》《桃花过渡》《无意神医》《老兵回乡》等。
查看更多
姚璇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生,广东澄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姚璇秋主工旦行,曾师从杨其国、陆金龙、黄蜜等潮剧名艺人,掌握了扎实的表演技法,其唱工功底深厚、优美流畅,表演严谨典雅、抒情缠绵。在六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姚璇秋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古代、当代女性形象,在海内外潮剧流布区拥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苏六娘》《陈三五娘》《辞郎洲》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