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姜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师承相声大师马季,1976年入职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其相声表演特点是勇于创新、善于出新,基于传统,又努力尝试超越传统,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创作了大型相声叙事剧《明春曲》,主编《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中国曲艺概论》等。收徒三十余名,其中有的弟子已成为曲艺队伍中的骨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参与组织社会公益性...
查看更多
陆倚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4年6月生,2018年8月去世,天津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养女,为骆玉笙的入室弟子。1950年拜程树棠先生为师,学习舞台身形表演。1951年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工作团。1952年考入中央歌舞团。1955年调回天津市曲艺团。其间接受了专业声乐学习,掌握科学发声法。着力发展骆派长于抒情的一面,朝着更加细腻、婉转、柔媚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还充分发挥骆派“以声传情,刚柔并济”的特点,唱腔高亢挺...
查看更多
刘春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3月生,天津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1岁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从骆玉笙学习骆派京韵大鼓。其嗓音宽厚,天资聪颖,很好地继承了骆派京韵大鼓的神韵,不断探索,演唱以情带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激情饱满,具有独特的魅力。2000年,凭借京韵大鼓作品《剑阁闻铃》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教二十余年,先后培养了六届骆派京韵大鼓...
查看更多
张蕴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4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弦牌子曲(含岔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起在曲艺科班学习单弦,先后师从谭派单弦创始人谭凤元、三弦圣手韩德福,又得单弦名家赵玉明指点。台风潇洒大方,演唱韵味醇厚、口齿清晰,表演富于激情,擅长刻画各种人物,在弹打八角鼓方面具有独到之处。20世纪80年代初,与老一辈单弦艺术家合作,对传统单弦进行大胆改革,使一系列传统曲目焕发了新的生机。作品《祥林嫂》2002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
查看更多
姚祺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青艺滑稽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滑稽世家,自幼受父亲姚慕双、叔父周柏春的艺术熏陶。继承了姚慕双“冷面滑稽”的独特风格,表演幽默诙谐,讲究人物塑造。创作了几十个独脚戏段子,如《行行出状元》《智力竞赛》《特大新闻》《学英语》《语言漫谈》《买房记》等。1987年获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中年演员奖。1990年获上海市文化局、环保局独脚戏比赛第一名。2009年获...
查看更多
何忠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1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0年起学习湖北小曲,师承盲艺人喻义和,1973年调入湖北省曲艺团,表演并传授学员,学生遍布省市文艺单位。其湖北小曲表演善于摹声造型,运用声腔中的气、声、字、情、味和念白表现人物、故事,开创湖北小曲说唱大书的先河。《南包公·选妃》1982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举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
查看更多
张巧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9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师从魏云彩先生。四十多年表演、传承生涯,形成了声音圆润、表演真切、形象生动的个人风格,为当代徐州琴书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水漫金山》《游西湖》《一个女人三个娘》《虞姬赋》等。原创曲目《有情有义徐州人》被收入《中国文化遗产抢救丛书》。多年来致力于对传承人的培养,促进了徐州琴书国家、省、市传承人三级梯队格局的形成。在...
查看更多
陈再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4月生,重庆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考入重庆市曲艺团,师承李德元学习四川扬琴演奏、演唱技艺。音色浑厚大气,擅长男腔,也可演唱女腔,主要作品有《大开门》《小开门》《将军令》等。在表演四川扬琴的同时,开始尝试作曲,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代表作有《探亲》《母女情》《闯夔门》等。其中《探亲》获1982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曲艺南方片区调演作曲二等奖。
查看更多
吴卡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0年3月生,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62年考入万县市曲艺团,师从著名民间艺人方斌。潜心学习和研究著名民间艺人杨裕国的演唱风格,并于1962年至2005年担任竹琴表演艺术家华国秀的作曲和琴师。娴熟掌握了四川竹琴传统的“九板十三腔”,并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绪表演的需要,恰如其分地予以表达。代表作有《月下盘貂》《志贞挂画》《元宰游庵》《仕林祭塔》《水漫金山》等。数年来...
查看更多
刘国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6月生,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传承人。1969年开始随入门老师吴绍成学唱四川竹琴,1972年正式拜四川竹琴名家杨裕国为师学艺。演唱技法娴熟,韵味醇厚,口齿清晰,自编自唱,语言表达准确。唱腔优美、字正腔圆,感染力强。在传统四川竹琴的表演上有所创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四川竹琴的表演。多年来培养了四川竹琴青年演员数十名。代表作有《华容道》《铡美案》《白兔记》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