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付大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商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起跟随祖父、父亲学唱信阳民歌,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磨炼,掌握了信阳民歌的发声、演唱等技艺。1990年,组建商城县双椿铺镇“八月桂花遍地开”民歌演唱团并任团长。演唱的山歌、情歌、仪式歌、号子有三百多首,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信阳民歌演唱风格,代表作《俺跟二哥隔道墙》《新做塘埂二面光》《栽罢黄秧去瞧妻》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放。经过五十多...
查看更多
魏秀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7月生,河南省西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坪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2岁开始,随父亲魏占奎学唱西坪民歌。15岁起跟父亲分别到江苏、安徽、陕西等地演唱西坪民歌,后又在郑州市、南阳市、西峡县等的多个乡镇进行演唱。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向其他西坪民歌演唱者学习,熟练掌握了〔小对花〕〔纽丝〕〔拜年调〕等西坪民歌曲调二十多种,以及《一个大姐十六七》《送郎》《正月二十一》等传统唱词近百首。唱腔婉转清脆,曲调准确,以高音为主。多次参加西坪民歌...
查看更多
熊正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4年5月生,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酉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祖父、父亲都是当地号子高手,受家庭影响,从小学唱山歌,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独特,声音高亢明亮,穿透力极强,高弹音是其一绝。因其学习过唢呐吹奏,演唱号子所用的弹音就是借鉴唢呐的花舌技法,音乐色彩独特。曾获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举办的“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争霸赛”优秀歌手奖。近年来主要活跃在酉阳民歌传承传播的各种舞台上,并一直在酉阳县黑水镇中...
查看更多
黄德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8月生,四川省九寨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坪曲子代表性传承人,原九寨沟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自幼跟随父亲黄元生、叔父黄金文学习南坪曲子。在全面系统掌握传统技艺及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特色,深受当地民众喜爱。长期致力于南坪曲子的演出、资料收集和后继人才的培养。收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南坪曲子三十余首,改编、创作作品二十余首。参加各类展演活动二百余次,曾多次赴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演出并获奖。其主创并参演的作品《因为有你...
查看更多
米庆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7年9月生,湖南省辰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山号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向父亲学唱茶山号子。后正式拜师湘西歌王舒黑娃门下学习,全面掌握了茶山号子的打唱技艺,包括打鼓、挖山的场面布局,祭神宴煞的流程,以及喊唱茶山号子歌的技巧,如发声方法、结尾拖腔和“哇”字个数的掌握。演唱风格独特,表演时翻高八度,技巧娴熟。声音奇特高亢,有金属般的穿透力,有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在罗子山瑶族乡建立了茶山号子培训基地,培养弟子六十余人,大弟子米召乐已完整...
查看更多
马成士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0月生,原籍山西省河曲县,现居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爬山调代表性传承人。幼年随父母走西口来到内蒙古河套地区,17岁起师从当地著名的二人台艺人刘金宝学习爬山调演唱。演唱的爬山调曲调高亢、色彩亮丽、内容富于变化、即兴性强。多年来,在表演之余先后在当地举办多期训练班,为弟子和学员百余人传授演唱技艺,培养出一大批爬山调传承人。积极参与创立爬山调艺术学会,建立固定的传习所,牵头组织抢救、搜集、整理爬山调民歌,自创...
查看更多
李却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11月生,广东省惠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东渔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母出海打鱼,跟母亲学唱惠东渔歌,能熟练演唱惠东渔歌很多曲调。2000年开始,积极配合惠东渔歌普查,为惠东渔歌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也为惠东渔歌的整理归档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文艺演出,编演的渔歌曲目在各类渔歌赛中获得过金、银、铜奖。近几年,曾接受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并录制渔歌。在惠东渔歌传承基地任教,每月定期为...
查看更多
宋卫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7年12月生,江苏省海门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门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从小学习传唱海门山歌,1984年考进海门山歌剧团学员班成为专业演员。1986年演唱的海门山歌《小阿姐看中摇船郎》随南通市民间艺术团进京在中南海演出。二十多年来,共在海门山歌剧中扮演过五十多个不同形象的角色,演出约三千多场次;个人演唱的海门山歌三百多首,约两千多场次。多年来一直担任海门山歌校园辅导员,在三十多个院校及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刘彩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0年10月生,云南省姚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安坝子腔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本村“花灯窝子”的氛围影响和熏陶,5岁起跟随祖母、母亲学唱坝子腔,十多岁已能独立演唱坝子腔。初中毕业后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向村里的老艺人王彩芳等学唱坝子腔,熟练掌握了坝子腔演唱技能,演唱曲目音色甜美明亮、音域宽阔、声腔婉转清脆。曾多次参加省、州、县文艺展演、会演并屡屡获奖。在群众中影响较为广泛。多年来,足迹踏遍全县的村村寨寨,巡回演出多达一百余场次,在当...
查看更多
李富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河号子(黄河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河工世家,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学习传承黄河号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1981年到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工作,同时随祖父李建荣(著名老河工)系统学习防汛抢险技术及黄河号子。1988年进黄河职工大学,进修工程测量专业。2011年调至河南黄河河务局人才中心,学习研究黄河历史、文化和防汛抢险技术,传唱黄河号子。对黄河下游沿岸的号子进行挖掘、分析、整理和充实完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