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贾志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2月生,上海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码头号子(上海港码头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码头工人家庭,儿时帮父亲用小箩筐挑或肩扛背驮零星散货,并模仿父亲喊号子。1956年,成为上海港务局家属工,进入杨站码头(后改上港十区)做装卸工作。身强力壮,不论挑、抬、夯、拖、堆、过水关,各种码头行当样样精通,并熟悉码头装卸号子的一招一式,对“杠棒号子”中的“单抬号子”(两人)和“双拼档号子”(四人)、“四拼档号子”(八人)、“八拼档号子”(十...
查看更多
王守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9月生,吉林省安图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森林号子(长白山森林号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进入木帮,师从号子能手段可进、刘雪仲、郝喜武等人学习抬木喊号。由于熟悉长白山森林号子使用的过程和技巧,后来当上了“号子头”。经常到木帮和村落中去搜集号子,演唱的号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号子声调变化指示性清晰,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乐于在各种活动中表演长白山森林号子,还将其传授给同事和徒弟,目前已收了王魁武、吴凤岐等三十多位弟子和学员。家中的炕...
查看更多
吴名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3月生,重庆市巫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抬工号子队伍中的中间杠,根据尖子的通报,用号子回应,表明已知路况。通晓龙骨坡抬工号子的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还善于制作抬工之用的杠、榴、杵、绦、扣等工具,熟悉这些抬具之间的连接。不仅参与劳作,并积极参与龙骨坡抬工号子传承培训班的授课工作,还走村串户向年轻人传授龙骨坡抬工号子,为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传承、传播尽力。
查看更多
贺娟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0年4月生,山东省日照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南五大调代表性传承人。生长的家乡是鲁南五大调流行的地区,耳濡目染,从小就对这一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1997年后,师从刘克堂学唱〔满江红〕。从艺五十余载,较为全面地掌握鲁南五大调的技艺特点,尤以〔满江红〕为长。创新演出形式,将〔满江红〕与传统舞蹈“水族舞”结合,还原〔满江红〕历史面貌,扩大〔满江红〕的影响力。2013年,与王丙兰发起成立了日照市满江红艺术团,对推动鲁南五大调艺术的...
查看更多
古日巴斯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7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音乐世家,曾祖父巴雅尔芒来、外祖父图海、母亲南斯乐玛等都是当地有名望的民间艺人。从小受到外祖父及母亲的影响,对鄂尔多斯古如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系统地传承了鄂尔多斯古如歌的演唱技巧和传统曲目,并从1979年开始着手对古如歌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多次参加文艺会演并获奖。1980年编印《杭锦旗民歌》油印本,其中记录了三十多首鄂尔多斯古...
查看更多
苏亚乐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5年1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民歌(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音乐世家,祖父朝鲁、父亲图门乌力吉是享誉巴彦淖尔的著名长调歌手。自幼音乐天赋极高,8岁起跟随父亲学唱乌拉特民歌,并向许多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请教学习。20岁时已经掌握了长辈传承的大部分曲目,并开始经常在邻近的苏木、嘎查等地进行演出。2000年以后多次参加乌拉特前旗、巴彦淖尔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系统地掌握了传统乌拉特...
查看更多
韩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71年9月生,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出身于民歌世家,自幼跟随祖父胖阿、伯父韩启龙学唱短调民歌。1992年进入阜新民族艺术团,开始职业演唱生涯。嗓音浑厚、音域宽广,演唱时感情真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加上回环复沓的曲调和优美诗化的歌词,动人心弦,富有艺术感染力。以演唱情歌和叙事歌为主,熟练掌握的短调民歌有七十多首,代表曲目有《乌云珊丹》《达亚波尔》《云良》《龙梅...
查看更多
古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6年10月生,青海省乌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声乐演员,因太祖母、祖母等家族长辈都是当地著名的蒙古族民间歌手,从小耳濡目染,向祖辈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蒙古族长调、短调等民歌。演唱蒙古族民歌原真性强,地方风格浓郁。1992年由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公司出版发行了第一盘独唱专辑《路》。在演唱之余,先后创作了《圣洁的母亲》《富饶的家园》等三十余首民族歌曲,撰写《浅析青海蒙古族歌谣的思想内涵及语言特点》等论...
查看更多
额尔登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伦春族,1932年1月生,2020年7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音乐世家,姑祖母沃登柱、母亲玛喜燕都是当地有名望的赞达仁歌手。自幼跟随姑祖母和母亲学习演唱鄂伦春族民歌,掌握了近百首传统赞达仁曲目,演唱风格古朴,韵味独特。1988年因传承、搜集、整理鄂伦春族赞达仁资料获得文化部、国家民委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纪念奖,2007年至2008年被呼...
查看更多
关金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伦春族,1956年3月生,黑龙江省呼玛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家族的熏陶,能歌善舞,搜集和演唱民歌五百多首,进行记录、整理,足迹踏遍了十八站、新鄂、新生、白银纳的山林和田野。在传承中呕心沥血,2010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银奖。在坚守和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理论的研究,撰写了《传统文化的重构对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文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