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杨奎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1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好永音法鼓,9岁拜师学艺。精通法鼓技艺,能够熟练掌握鼓、钵、铙、铛子、镲铬五种乐器的演奏和套路(扯旗、六九钵、叠金钱、捞月、卷帘儿、胯鼓)、曲谱(富贵图、阴阳鱼儿、对联、四时如意、八卦图、绣球)。1995年任当地法鼓会会长,带领会员参与各种公益演出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获天津市“津门鼓王”称号。
查看更多
田文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5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津门法鼓(刘园祥音法鼓)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法鼓世家,祖父、父亲都在法鼓会担任打铙手。8岁时跟着父辈学习打铙技艺,经刻苦磨练技艺逐渐娴熟。16岁就加入了表演队伍。后拜第三代传承人丰振富为师,全面学习法鼓各种乐器击打技艺及出会各种规矩。其动作标准、节奏分明,舞动落落大方、刚柔并济。1994年至2012年,担任当地法鼓会会长,管理法鼓会的各项事务,除组织会员参加演出展示和会具保管维修外,还毫无...
查看更多
曹桂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9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津门法鼓(香塔音乐法鼓)代表性传承人。从1983年开始学习香塔音乐法鼓会技艺。1992年正式拜第九代传承人薛桂林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酷爱香塔音乐法鼓艺术,多年来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展演活动,积极履行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多年来积极走访香塔老会的老艺人,搜集各种实物资料,并将老艺人讲述的有关香塔音乐法鼓的历史、曲谱等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使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
查看更多
赵满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1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汉沽飞镲)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开始跟随赵连贺学习汉沽飞镲,掌握了汉沽飞镲的传统套路。1971年组建天化飞镲队,使这一民间艺术开始了有组织的群体性传承。2002年退休后,先后组织过多支飞镲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活动。致力于汉沽飞镲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工作,并努力找寻汉沽飞镲老艺人学艺,使自己的飞镲技艺更加精进。为提高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汉沽飞镲的兴趣,在保护传承好传统套路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张书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8月生,河北省正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常山战鼓)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战鼓世家,耳濡目染,很小就对常山战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便开始学习鼓艺。成年后,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掌握了不同的鼓法,同时汲取了众多鼓法、槌法的技艺,并加以演变、创新,编成了一套较系统的常山战鼓鼓法。先后带队参加了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接力等活动,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
查看更多
吴明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软槌锣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锣鼓艺术,通过长期向张立正、吴千福等民间艺人学习,掌握了一人多鼓、缠头绕项、跳腿转身、交叉击打等高难度动作及绝活。通过长期走访老艺人,把即将失传的古老曲牌全部搜集整理,编印成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资料。整理而成的《风雪战》《金鼓》等四个曲目成为代表软槌锣鼓核心技艺的重要成果,在国内各种展演展示活动中屡获大奖。在近五十年的训练和教学活动中,通...
查看更多
杨仁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江西省丰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花镲锣鼓)代表性传承人。12岁开始学艺,参加川里班,师从曾秋喜。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担任川里花钗锣鼓队队长。2006年起,多次参加省、市非遗展示展演实践交流活动。将自己保存的花镲锣鼓全套传统乐器、手抄民间乐谱(工尺谱)全部捐献给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从艺五十余年中,先后授徒一百余名,分别组建为川里、荣家、蛟湖、下边、蛟湄、降湖头、蛟湖街、沅溪、荣坊等十多个村的民间花钗...
查看更多
刘青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大铜器)代表性传承人。所在的芦庙乡被当地人称为“铜器窝子”。祖父刘金成和父亲刘更五均为顺河村“同乐会”的会头(即表演指挥者和组织者)。自小耳濡目染,八九岁时就跟着祖父学习表演技法,参加正式表演。15岁时全面掌握了传统曲谱的表演规律,并担任当地“同乐会”的指挥(即敲边鼓者)。1980年成为村里铜器会的领军人物。走访全县不同流派大铜器表演艺人,搜集、整理散落的曲谱,编辑成册,挖...
查看更多
刘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3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开封盘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热爱开封盘鼓,1980年调入开封群众艺术馆后,先后拜尹俊忠、郭全忠、曹宏儒等为师学习开封盘鼓,熟练掌握了击打方法及行进、跳跃、摆阵、斗阵等规范、技巧。其传承谱系清晰,掌握曲目(曲牌)较多,技艺特点细致、刚劲,表演雄姿勃发。不仅挖掘、整理开封锣鼓曲目,还在开封盘鼓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发表了《开封盘鼓舞》等多篇论文。多年来,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李星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8月生,河南省新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艺术(中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大鼓艺术熏陶,1981年高中毕业后,正式拜中州大鼓第六代传人张观来为师。1990年全面掌握大鼓的各种打法,并熟知铙和镲的打法,以及中州大鼓的步伐、调度。表演气势恢宏,音乐变化丰富,特别是舞镲出场采用拉幕式编排,将男性的阳刚气质融合于表演当中,气势宏伟,深受同行和专家赞誉。多年来,还通过以师带徒、到学校授课,重点培养了学员一百余名,并先后在新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