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张秋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7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
传承
人。先后拜刘卫生、冯兆禄、李金波为师,是河南曲剧最早的女演员之一,曾见证了曲剧由小曲走上舞台的转型期。数十年来艺术积淀厚重,传统功底扎实。以青衣立身,兼演别样,对曲剧的表演和舞台艺术了然于心。在曲剧界和观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作有《花庭会》《秦香莲》《寇准背靴》等几十部传统剧目。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举办过近十期曲剧培训班,培养学员一百五十余名,学生遍布河...
查看更多
张志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8月生,甘肃省华亭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代表性
传承
人。1978年师从著名民间艺人马兆堂学习曲子戏。掌握三十多种唱腔及曲调,在《龙凤配》《双官诰》中的旦角表演诙谐幽默。1980年春节将田间院落的曲子戏搬上了舞台。抢救整理的濒危传统剧目有《秋莲捡柴》《陈姑赶船》《双官诰》等二十多本。首先打破过去女性不能上台表演曲子戏的传统,组建的戏班成员从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人,参与编排、导演的曲子戏有三十多本。代表...
查看更多
王芝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9月生,河北省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蔚县秧歌)代表性
传承
人。师承著名秧歌艺人徐才,后来又拜老艺人张仲为师,学演优秀传统剧目《杀狗》等。继承和发展了蔚县秧歌的艺术特点,是蔚县秧歌剧团中技艺较为全面的演员,擅长小旦、刀马、小生等行当的表演,以表演细腻、做功扎实、唱腔优美著称,扮演的《武大郎卖饼》中的潘金莲集唱腔、表演、舞蹈于一身,《雏凤凌空》中的杨排风以身段、把子见长,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好评。1990年获张家口地...
查看更多
孙贵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8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祁太秧歌)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喜爱秧歌,25岁考入太谷县秧歌剧团,跟随王效端(艺名香蛮旦)学唱腔,跟随王振基(艺名小蛤蟆丑)学表演,主攻丑角。从艺数十年来,在数百个经典的太谷秧歌剧目中塑造了惟妙惟肖的小丑形象。以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将各种小丑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代表剧目有《大挑菜》《偷南瓜》《接亲家》等。多年来致力于培养人才,积极开展地方剧种进校园活动,向师生讲授祁太秧歌的...
查看更多
李英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壶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壶关秧歌)代表性
传承
人。16岁考入壶关艺术学校,师从名艺人王招娣,主攻老旦,学艺期间多次参加市、县优秀剧目表演,先后在《红灯记》《杜鹃山》《太阳花》《逼婚记》《酸枣泪》《雇驴》等剧目中担任主角,深受观众欢迎。表演风格朴实无华,唱腔艺术清丽流畅,手眼身法紧扣剧中人物性格,《二渡情》《桃李梅》中的表演尤其出色。热衷于壶关秧歌的研究和
传承
,曾多次深入职业中学戏剧班和壶关县文化馆对...
查看更多
吴翠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3月生,山西省神池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神池道情戏)代表性
传承
人。13岁入神池县文宣队学唱道情,16岁调入神池县道情剧团,先后师从石锁仁、段兴旺、李艾疙瘩等,主攻青衣、小旦,后来得到北路梆子贾桂林、李月梅等名家指点,艺名“小山鹰”。唱腔纯正、喷口有力,表演风格朴实大方,针线牌子功、甩袖功、扇子功、镰刀功、围巾功等样样精通,深受观众喜爱。代表剧目有《四劝》《开箱记》《杀楼》《坐楼》《花厅》《牧羊圈》《玉堂春》等。调入...
查看更多
雷通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6年12月生,甘肃省靖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陇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甘肃省定西地区戏校,分配至定西地区秦剧团工作。1996年初调入甘肃省陇剧团(现甘肃省陇剧院)工作至今。系统研修了陇东道情老腔的各类唱法,掌握了单双指弹泪、侧身摇摆、睡态摇摆、秧歌步、地游子圆场等表演程式。谙熟传统道情常识和演出技巧,同时也吸收借鉴秦腔表演艺术,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重视立异和完善。表演朴实大方,善于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元素,丰...
查看更多
边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1年1月生,甘肃省庆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陇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庆阳县文工团、武威地区秦剧团工作,2001年调入甘肃省陇剧院。师从皮影艺术家敬登岐学习陇东道情艺术。继承陇东道情生角唱腔艺术,结合自身嗓音,借鉴秦腔、京剧艺术表演方法,形成“留韵不限声,声扬味绵长”的演唱方法,继承并丰富了陇剧剪影身段和侧身摇晃等典型动作。演唱的《九华山》《周仁献嫂》《辕门斩子》《官鹅情歌》《西狭长歌》深受观众喜爱。20...
查看更多
高乐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35年1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东路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
人。1940年师从秦福喜学唱东路二人台。1958年进入商都县东路二人台剧团任导演,后在艺校担任教师。1992年退休后开始整理传统剧目及曲调,创作或改编剧本五十多部。演唱的11首东路二人台唱腔入编国家七大艺术集成志书,曾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内蒙古卷》提供资料。1995年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内蒙...
查看更多
周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2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4岁起师从傅锦华学习优秀传统剧目《王三打鸟》《跑菜园》《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蜂花恋》等。戏路宽广全面,表演情感丰富,嗓音甜美悦耳,行腔明快流畅,唱做念舞俱佳,彩调“三件宝”(彩扇、彩帕、彩带)运用娴熟。先后出演传统剧目《王三打鸟》《隔河看亲》《刘三姐》,现代戏《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苗山妹子》《哪嗬咿嗬嗨》《村长醉酒》《还珠洞...
查看更多
1
707
708
709
710
711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