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元、明、清直至民国,杭州雕版印刷一直非常发达。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厂,杭州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全国四处木版水印基地之一。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
查看更多
雕版印刷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连城县 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达于鼎盛,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务各村及马屋村。四堡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明代万历八年(1580),务各村首开书坊。清代康熙年间,四堡雕版印刷逐渐兴盛,到乾嘉和道光时期出现繁盛局面,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功绩。这一民间印刷技艺主要在家族中
传承
,沿袭至今已历十五代。 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纯手工操作,制作精巧。其雕版制作大...
查看更多
雕版印刷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雕版印刷技艺出现于隋唐时期,宋代毕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并没有被活字印刷所替代,仍一直在古代中国印刷业中占据主流地位。目前,雕版印刷技艺可在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见到,这里聚集了一批雕版印刷艺人,并存有近30万块雕版板片,因此其技艺被称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
查看更多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古称金陵,这里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佛教刻经事业源远流长。清同治五年(1866),我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
传承
我国古代佛经、佛像木刻雕版印刷技艺,百余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陵刻经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35号,总占地面积3923平方米,收藏佛经版125318块、大型佛像版18块,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也是融古代经书、经版收藏,经书雕刻、印刷...
查看更多
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 龙舟游涌是香港渔业民众每年端午节为驱瘟祈福在香港西端、广东珠江出海口东岸的大澳举办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已
传承
上百年。 活动由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三个传统龙船协会主办,以他们的渔业收益作为活动经费支持,广大渔民及市民踊跃参与。 农历五月初四,各行会成员划着龙舟、拖着神艇,到大澳四间庙宇请神供奉。初五日进行“游涌”,由龙舟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巡游各水道,棚屋居民迎神焚香拜祭。游涌之后,三条龙舟竞...
查看更多
端午节(嘉兴端午习俗)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兴市 嘉兴端午是传统节日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发端于纪念春秋末期我国名将伍子胥。嘉兴百姓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因此都要举行祭祀伍子胥等活动。明代以来,地方志记载延续不断。 节庆隆重,习俗多样,形成嘉兴端午独具的特色。主要活动有:规模盛大的伍子胥祭祀;在南湖上举行龙舟竞渡和摇快船竞技;除民间裹粽子外,还有挂菖蒲艾叶、燃熏苍术白芷、佩香袋、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吃“五白...
查看更多
端午节(五大连池药泉会)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 五大连池药泉会又称“圣水节”,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达斡尔、鄂伦春、蒙古、满、汉等民族群众在药泉举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端午节庆民俗活动。二百多年前,达斡尔族猎人在五大连池药泉山下发现了能祛病健身的药泉,由此产生“药泉”等地名。此后,每年在端午节前后各族民众在药泉聚会敬神祈福,相沿成习,
传承
至今。集会的中心在五大连池镇(药泉镇)的南北药泉、药泉山及药泉河。 主要民俗活动有:农历五月初四清晨祭敖包;傍...
查看更多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秭归县 “五月五(农历),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屈原故里秭归屈原沱建立屈原祠并写下祭文,众乡亲与各色龙舟汇集于此,作为起点,进行龙舟竞渡,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鲜明特色。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一种传统。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一般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
查看更多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 “五月五(农历),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屈原故里秭归屈原沱建立屈原祠并写下祭文,众乡亲与各色龙舟汇集于此,作为起点,进行龙舟竞渡,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鲜明特色。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一种传统。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一般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
查看更多
1
984
985
986
987
988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