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婺源县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
查看更多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
查看更多
建筑彩绘(陕北匠艺丹青)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建筑彩绘是一种相当宽泛的说法,它的一层含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同,是指利用色彩、涂料、油漆等原料在建筑物墙体上平面描绘图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借助土、石、木、布、纸、陶等材料对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进行装饰。基于地理和民俗的原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彩绘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材质、手法、色彩到内容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显示了劳动大众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 陕北匠艺丹青是陕北民间画...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罗氏正骨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药...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以辑里村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练市、善琏、双林一带的农村。自从机器化缫丝问世后,南浔农村的传统手工缫丝,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逐渐开始消失。 辑里湖丝的蚕种,选用自育“莲心种”,又称“湖蚕”,品种优良,特适于缫制...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当地出产的清水丝绵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这里已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到唐代开元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近闻名。这种丝绵具有色泽洁白、厚薄均匀、质地柔韧等优点,因而被朝廷列为贡赋。南宋时期,余杭丝绵冠于全浙。清代以后,清水丝绵名声更大,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民国时期,余杭“老恒昌”清水丝绵更是享誉国内外。1929年,余杭清水丝绵在西湖博览会荣获特等奖。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
查看更多
蜀锦织造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手工织锦技艺在这片土地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所谓蜀锦即是指四川成都地区制造的花锦,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它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近代再次陷入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锦曾一度辉煌,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手工织机逐渐被现代织机所取代,呈现出萎缩和衰退的趋势。 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
查看更多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不断维修改建,集历代宫殿建筑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它由瓦、木、土、石、油漆、彩画、镶嵌、裱糊等各工种匠作技艺组成,营造中选料上乘,工艺严谨,做工精细,宫殿各部位的做法和施工工序都有严格的定式。正是由于工艺技术的保证,以故宫...
查看更多
“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8.12.15
要闻
图1 “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现场为加强“藏医药浴法”保护
传承
,推进我国申遗和履约保护工作,1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京召开“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主持会议。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斯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昌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罗梅...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8.12.15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徽州的地域文化,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
的典型,它以徽商为经济基础、宗族为社会基础、理学为核心价值。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2008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2019年12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
查看更多
1
986
987
988
989
990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