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95)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801)
清单
(5305)
资源
(1090)
学术
(1846)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张光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0年进入武汉市戏曲学校,得到沈云陔老师亲授。在保留“沈派”艺术真实、细腻的基础上,借鉴昆曲程式化表演手段。在《狱卒平冤》中扮演靳氏,获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配演一等奖。在《穆桂英休夫》中扮演佘太君,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热心艺术教育事业,主要传授《庵堂认母》等“沈派”剧目,学生夏青玲、周娟、沈丹、万江红等分...
查看更多
荣明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湖北省黄陂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进入中南戏曲学校学京剧。1952年进入武汉市楚剧团训练班,改学楚剧,师承高月楼、李雅樵、黄楚才等楚剧名家。曾进京为外国元首演出《双撇笋》《百花赠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戏曲片《葛麻》中扮演张大洪,在《炭火融融》中扮演朱伯儒。主演的《百花赠剑》获湖北省第四届戏曲会演一等奖。对楚剧“高派”小生的唱、念、做、舞有新的发展,成功创造了楚剧帽翅功...
查看更多
李红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40年5月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7岁随父学习京剧,11岁拜老艺人赵孝良为师学习评剧。1952年考入北京荣冠评剧团学戏并登台,1954年入选新疆军区评剧团,任主演。1965年师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是“新派”入室弟子,1970年调入石家庄市评剧团任领衔主演,工青衣、花旦兼老旦。演唱韵味浓、咬字清、嗓音亮、感情真。代表剧目有《绣鞋记》《孔雀东南飞》《无双传》《案...
查看更多
袁淑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6年4月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岁学艺,先后师从洪金霞、周长云、胡芝风等,不仅擅演《窦娥冤》《红珠女》《花为媒》《张羽煮海》等传统剧目,还主演了《西柏坡》《淀上人家》《月嫂》《安娥》等一批现代戏,其中《淀上人家》《西柏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戏路宽,文武兼擅,扮相俊丽,身段优美,嗓音甜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行行能演,刻画人物形神兼备...
查看更多
张俊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981年拜洪影为师,领会并掌握了“洪派”艺术表演特色,是评剧女小生的代表人物。在用气、发声、形体表演等方面酷似洪影,在吐字的“喷”、发声的“夯”、技巧的“闪”、形体的“俏”等方面将“洪派”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高音挺拔,低音婉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代表剧目有《刘伶醉酒》《梁祝》《六国封相》《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御河桥》等。2007年获...
查看更多
姚继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月生,河南省濮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
传承
人。1974年入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拜濮阳大弦戏礼门名净窦改法为师,学习大净行当。1982年又拜汪门第五代传人、著名红生杜恩荣为师,系统学习红生唱腔及表演艺术。学习了“沟沟腔”“罗罗腔”、俗曲与小令等二百多支不同声腔不同调式的古唱腔曲牌,掌握了最难演唱的红生唱腔——“青阳腔”。在表演方面,继承了大弦戏红生以大洪拳为基架的表演风格,扎架、亮相大度,云手过顶夸张。先后收徒十...
查看更多
杨香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2018年11月去世,山东省菏泽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子戏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三级导演。自幼学习戏曲,师从郭文卿、郭明常等柳子戏老艺人学习柳子戏,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郭亮、陈多、李紫贵、徐晓钟、王永增等专家教导。掌握的曲牌有三百余支,主要唱腔有“拉罗腔”“青阳腔”“娃娃腔”“乱弹腔”“昆腔”“高腔”“序子腔”等。“跑伞”是其在《窦公送子》中饰演窦公时独创的特技,舞蹈性强,堪称一绝。在不脱离柳子戏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声...
查看更多
迟皓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2月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子戏代表性
传承
人。1978年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1981年进入山东省柳子剧团工作,师从孔繁奇等老艺人学习旦角戏,并向冯宝泉系统学习柳子戏传统唱腔和曲牌,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柳子戏理论知识。主攻青衣,擅演闺门旦、花旦等。音色酣畅宽亮,吐字清晰,唱念并举,行腔舒展,表演韵味醇厚,张弛有度,善于刻画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并结合人物需要对传统唱腔进行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查看更多
罗桂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壮族,1943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
传承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艺人世家,8岁进入桂林“桂”字科班学艺,攻旦行,师从王琼仙、尹榕妹、绣凤屏等。嗓音圆润明亮,音域宽广,可塑性强,叙事咬字发音清脆,如珠落玉盘,抒情婉丽柔润,富有感染力。代表性剧目有《梨花斩子》《人面桃花》等。1988年获文化部“尖子演员”称号。退休后积极致力于桂剧人才的培养,至今仍在收徒传艺。
查看更多
罗家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6月生,2016年4月去世,广东省佛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粤剧世家,父亲是著名打击乐乐师罗家树。1942年随父亲学戏,随后拜粤剧名家陈锦棠为师。博采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之长,又从自己的声音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创造了自成一格的唱腔。善于运用传统表演程式设计人物的形体动作,依靠细腻的唱做结合手段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塑造了柳毅、陆游等经典形象。退休后,不遗余力地推广粤剧和拯救非物质...
查看更多
1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7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