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何其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9月生,2016年5月去世,湖南省平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陵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8岁随父进团学艺,先后师从老艺人冯仙岩、周扬声,学演小生戏,后又掌握了巴陵戏失传已久的传统表演范式,如“滚肚”“吐火”“喷烟”“变脸”“耍獠牙”“翎子功”等。戏路宽广,除本行当应工戏外,老生、三生、花脸、旦角、丑角皆能串演。代表作有《拦江夺斗》《收姜维》《拾玉镯》等。表演稳健大度,细腻且略带野性,演唱圆润清越。1986年被授予湖南...
查看更多
程良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7月生,湖北省汉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被誉为汉剧“三生大王”的“吴派”创始人吴天保。“三生”即中年生角,以文唱为主。演唱激越高亢,酷似其师吴天保,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唱念做打”融于一体,声情并茂。代表作《哭祖庙》一剧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向全国发行,1962年主演的《穆桂英智破天门阵》获武汉市中青年演员会演表演一等奖。后又培养多名传承人,有的已是国家二级演员,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
查看更多
王丹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2年10月生,山东省兖州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梨园世家,外祖父、父母均为京剧演员,是其从事戏曲艺术的启蒙老师。1982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徽剧班。1987年进入安徽省徽剧团工作。“文戏武唱、武戏文唱”,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佳,戏路宽,塑造人物个性鲜明,表演形神兼备。在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徽京班学生授课的同时,培养了以王李霞为首的一批年轻演员。1999年受邀出席在瑞...
查看更多
沈福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2021年11月去世,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8年入厉家班,师承厉彦芝、戴国恒、吴芷香,攻青衣、小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演老生。1978年重返青衣行当。在六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广泛学习“梅派”“尚派”“程派”“张派”表演,主演了《玉堂春》《凤还巢》《王宝钏》《春秋配》《锁麟囊》《坐楼杀惜》《望江亭》《生死恨》等剧目。善用优美华丽、新颖多变...
查看更多
李景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10月生,河北省献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李荣年、父亲李秉恒、母亲谢钰铭均为著名武生演员,学有渊源,幼功扎实。1951年进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后更名为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师从张德俊、赵雅枫、钱富川、茹富兰、张云溪等人。1958年到中国京剧院四团工作。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深入学习钻研一代宗师杨小楼的武生艺术及盖派的短打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代表作有《三岔口》《武松打店...
查看更多
朱秉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9月生,2021年9月去世,河北省交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生于长春,1947年进入四维儿童戏剧学校,学习京剧老生和文武小生表演。1950年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1965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受教于萧长华、李紫贵、马连良等。演出过《四进士》《群英会》《将相和》《赵氏孤儿》《除三害》《乌龙院》《淮河营》《甘露寺》《白蛇传》等数百个剧目。戏路宽广,文武兼能。演唱运腔甜润,声情并茂。念...
查看更多
刘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5月生,山东省文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9岁入咏风社学艺,攻武旦、刀马旦,师从徐盛达、邢威明等人。1953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5年随东北戏曲实验学校并入中国戏曲学校,向邱富棠、赵桐珊等人学戏。1959年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又问艺于李金鸿、宋德珠、李玉茹、阳友鹤、陈伯华等。扮相俊美,身手矫捷,念白、演唱功底深厚,表演注重心理刻画,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虹桥赠珠》《扈家庄》《小放牛》《小上...
查看更多
李祖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6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京剧音乐大师李慕良之子。自幼受其父熏陶,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琴技日益精进。先后承担《三上桃峰》《蔡锷与小凤仙》《大明魂》《坂本龙马》《九江口》等作品的唱腔设计。1979年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与袁世海、李金泉、冯志孝、杨春霞、李光、马长礼、张学津、叶少兰等京剧名家合作,京胡演奏技艺提升到更高境界。继承李派琴艺,演奏细腻飘逸,音色优美纯正,尤...
查看更多
杨至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9月生,湖北省枝江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岁进入湖北松滋京剧团,14岁主演《宇宙锋》崭露头角。1983年拜王玉蓉为师,潜心学习王派艺术。嗓音宽厚圆润,演唱委婉细腻、韵味醇正、声情并茂。常演剧目有《岳飞夫人》《谢瑶环》《祭江》《玉堂春》《王宝钏》等。曾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坚持不遗余力地向多名京剧演员传...
查看更多
宋长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7月生,2022年12月去世,江苏省沭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进沭阳县长字京剧班学习京剧表演。1961年拜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为师,求变化,求创新。主演过《红娘》《金玉奴》等七十多出剧目,有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或被制作成音像制品,广为流传。尤其是《红娘》一剧蜚声海内外,先后在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和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演出超两千场,常演常新,经久不衰。全国劳动模范。出版了《活红娘——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