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江西出台振兴地方戏曲实施意见
2017.01.19
其他新闻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振兴江西地方戏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将加强戏曲院团自身建设,构建戏曲艺术保护
传承
工作体系,完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有利于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江西省将实施国有戏曲院团评级制度,加强全省...
查看更多
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青海果洛
2017.01.19
其他新闻
记者18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了解到,《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已获文化部批复同意实施,这标志着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工作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全面铺开。 果洛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头地区,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中提到的风物遗迹在此富集,使其素有“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之称。近年来,青海省文化部门对果洛境内的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对遭受破坏的自然、人文遗迹展开抢救性保护,并通过藏戏、说唱等形式不断
传承
、演绎...
查看更多
文化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
2017.01.19
相关文件
查看更多
文化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
2017.01.19
通知公告
办非遗发〔2017〕1号 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教育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是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该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在各地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得到了参与各方的欢迎和支持。57所参与高校举办研修、研习、培训班160余期,加上相关延伸培训,培训学员近万人次。参训学...
查看更多
专家共话:牛郎织女传说保护
传承
2017.01.18
其他新闻
1月7日至1月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山东省沂源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沂源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就牛郎织女传说在当下的研究和
传承
进行了研讨。 沂源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淄博市,因沂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自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作为我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沂源的山水之中,在民众中口耳相传,成为沂源最具影响力的风物传说。2007年,沂源县与中国民俗学会举办了“全国首...
查看更多
做坚定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者——2016年度木偶皮影艺术形势分析会综述
2017.01.18
专题报道
木偶剧《赵氏孤儿》剧照 1月4日,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木偶皮影艺术形势分析会,会议邀请木偶皮影界专家学者对2016年和现阶段木偶皮影艺术的总体发展形势、存在问题等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木偶皮影艺术工作者认真抓创作、育英才、重交流,在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的支持下,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做坚定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者,努力出精品,培养专业人才,把中国木偶皮...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2017.01.17
论坛
学者正在对上海青浦田山歌进行田野调查 施博文摄/光明图片 柬埔寨小观众们对泉州提线木偶充满好奇 范晋阳摄/光明图片 随着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顺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已有39个项目成为世界级非遗,占世界非遗名录的1/10。自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短短十几年间,我国的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创新满族说部
传承
和保护
2017.01.16
论坛
【核心提示】对于满族说部的
传承
与保护,活态传讲十分重要,只有活态地讲起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记忆的潜能。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要高度重视记忆文化的发挥,不可蔑视或忽略民间珍贵的记忆文化遗存。 记忆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母源与生存载体,不可轻视。2006年以来,满族说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系列整理和研究工作得以展开,成为在记忆文化挖掘与抢救工作中受到各界充分肯定的典型范例之一。满族说部最初叫作“乌勒本”,其雏形和发端源于对其祖先业绩的追溯,这...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论刘锡诚对于民间信仰的文化思考
2017.01.13
论坛
民间信仰是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领域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长期来,由于“五四”以来在认识上要划分科学与“迷信”的的界限,由于“文革”时期路线的错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民间信仰研究成为禁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刘锡诚主编了《中华民俗文丛》20种。这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最早的研究民间信仰的丛书系列,虽然作者尚缺田野调查,但是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是1949年以来的学术专著少有的,其结构体系和学术思考也是步入前沿的。丛书的问世呼唤着一个研究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新...
查看更多
盛世古琴不寂寞
2017.01.13
论坛
蕴藉着几千年历史的印记,古琴遍历文人墨客的心境,在天书般的减字谱里,寄存了无穷的思绪,吟猱绰注间,留住了人间最美的风度,宛然是人文精华的结晶。抚琴动操之间,是时空的穿越,与先人的神交,精神与天地的交响,尽可以让我们的思绪在此中稳妥地寄托和释放。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古琴一路走来,几临险阻,几度繁荣,却从容优雅,屡增魅力。春秋时,古琴是帝王前的“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亦是民间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当然也是“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汉时刘向提出古...
查看更多
1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