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4   星期五   农历六月初十    
搜索
专题报道
 刘雨岑:如松之寿(粉彩花鸟瓷板)博物馆内景王大凡:粉彩《出浴图》屏风 邓碧珊瓷绘作品汪野亭:湖山秋色(粉彩瓷板)王琦:无量寿佛(粉彩瓷板)荷塘水鸟(瓷板画)   几个世纪以前,当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中国瓷器时,无不惊叹于这种半透明的精美艺术品。他们的结论是,瓷器一定是以魔法制成的,他们把瓷器称作“白色黄金”。曾经有位海外游客说过,他是怀着朝圣的虔诚来江西景德镇的。  2015年10月,总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据说,傈僳族祖先通过模仿山羊的叫声创造了这种舞蹈。   与羊有关的开始   “阿尺木刮”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  虽然叶枝镇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更长时间里傈僳族还是受到地理复杂、交通不便的限制,较少与外界往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山羊则成为家家必养的牲畜,与傈僳族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表演 “阿尺木刮”时,每队...
查看更多
交流培训活动
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上海市)工作总结交流会”于2016年12月27日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召开。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杨庆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朱俏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原标题:上海大世界试运行  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大世界近日开启内部试运行,修缮一新的大世界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为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将于2017年3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由文保专家共同参与修复过程,大世界在建筑改造上保持了历史原貌,檐角、地砖、回廊既保留了原本特色,又增添了厚重艺术感。修缮一新的大世界,设有戏曲、民乐、舞蹈、创新剧目轮演,将不定期开设各种非遗文化活动及课程。其中,传习教室将以“传艺、传习、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非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非固定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非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非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今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具体指导所有项目工作中,“我们要保护什么?”和“我们该怎样保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乌丙安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俗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本期讲坛邀请乌先生讲述今天我们该如何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在反复不断地提高各地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认识的同时,具体指导所有项目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严格的科学...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书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若干地方社区。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讲座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展开了中国人对时间制度的讨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刘魁立老师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为更好地宣传广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成果,营造社会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工作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历时一年,于2016年12月建设开通了广西首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网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gxfybhw.com)。该网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共设八个专栏,包括组织机构、政策...
查看更多
地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6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n...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