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首届中国手工造纸
传承
人研修班圆满结业
2016.06.17
相关资讯
6月13日,为期30天的“非遗进科大——首届中国手工造纸
传承
人研修班”结业典礼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汪顶胜、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先有、皖新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郭宏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潘正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等领导出席结业典礼。典礼由研修班中国科大负责人、手工纸研究所所长汤书昆主持...
查看更多
要吸引年轻人,更要向他们靠拢——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综述
2016.06.17
专题报道
6月11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锦绣邻邦——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在江苏苏州举办。来自中泰两国的百余名传统工艺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丝绸工艺在当代的
传承
发展、推广创新等展开对话。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两国在传统工艺的保护理念和实践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可资借鉴的方面,通过这一次的经验分享和观点碰撞给两国未来的保护实践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 泰国政府和王室的积极扶持 中泰两国都有着十分悠久的丝绸织造...
查看更多
传统借助”非遗”重获生机 ”非遗”的路如何越走越宽?
2016.06.15
专题报道
编者按: “非遗”
传承
是当下热门的一个话题,各地的“非遗”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也免不了泥沙俱下,乱象丛生。 记者以“平定砂器”和“绛州版画”两个“非遗”案例入手,采访这些掌握传统绝技的“非遗”
传承
人,解剖“非遗”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如何突破瓶颈、创新拓展。同时以传统雕版艺人的困境为由头,提出“非遗”申请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让复兴民族传统工艺的“非遗”
传承
及时调整方向,走对路子,全局盘活。 平定砂器:从“不讲理”的订单...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国刺绣研修班顺利结业
2016.06.15
交流培训活动
2016年6月12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国刺绣研修班结业典礼”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召开。文化部非遗司调研员李晓松,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调研员冯锦文,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良,继续教育处处长吴建华,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钱锦华,教师代表洪锡徐、程颖,以及部分教师代表与全体学员共同参加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教授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综...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
要杜绝“曲高和寡”心态
2016.06.15
论坛
刚刚度过传统佳节端午,我们又迎来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特征,决定了它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公众的需求中被更好
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提起非遗,人们印象里往往会浮现出小众化、晦涩难懂等字眼,仿佛这些古老技艺本身非常人所能习,使人可望而不可及...
查看更多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2016.06.14
论坛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如无特殊情况,均简称“非遗”)保护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保护工作中,已探索出了一些符合非遗特点和规律的保护方式和手段。如:针对处于濒危状态和
传承
困难的非遗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方式;针对部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项目,提出了以生产性方式保护,鼓励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使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活态的
传承
和保护;针对一些传统...
查看更多
非遗的知识产权之惑
2016.06.12
论坛
虽然仍存在开发难题,但今日中国的近90万项非遗资源,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由国务院批准的1000多项各级非遗项目,开始吸引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 在北京,几乎经营面人的商家都从“面人彭”进货。除此之外,“面人彭”还做OEM产品。北京百分之六七十捏面人的,都从彭小平这里拿货。 捏面人的彭小平也是北京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传统手艺人。1980年,21岁的他在北京友谊商店一方小柜台上做起了捏面人的生意,一个月捏360个。 面人一上...
查看更多
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开幕 聚焦“非遗与现代生活”
2016.06.12
其他新闻
6月8日至12日,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等在内的1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亮相。本次联展以“非遗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包括展览展示、专场演出、“新皇会”展演等三个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次联展的重头戏,展览展示部分汇聚了京津冀三省市及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的1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以精品馆、生活馆、传习馆的分布形式,解读非遗的传统...
查看更多
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
2016.06.12
论坛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端午节俗传统由全生避害、人神祭祀、饮食节物、竞技娱乐与家庭人伦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适应了传统社会民众共同的时间生活需要,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互补也保证了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进入,端午节俗传统要素逐渐失落,端午节社会地位显著下降。在强调文化多样性,推动传统节日复兴的今天,端午节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从
传承
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端午节...
查看更多
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2016.06.12
10周年媒体报道
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保护和
传承
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保护端午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来说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举全国之力来保护端午节呢? 包粽子—饮食文化 端午是
传承
中国南方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其食俗以粽子为代表,这一点与以
传承
北方食俗为主要内容的立春、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
查看更多
1
1478
1479
1480
1481
1482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