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草原上的琴声多寂寞
2008.07.02
专题报道
草原上的琴声多寂寞 切吾克老人正在表演托布秀尔伴霍克曼 最后的传人 六月的一天,记者来到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汗德尕特村,这里居住的是蒙古族乌梁海部落。据说,乌梁海部落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精通音律,楚吾尔、喉麦、托布秀尔、天鹅舞、滑雪长调等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在这里口头相传。 在77岁的老艺人切吾克家中,记者聆听了蒙古族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托布秀尔伴霍克曼”,切吾克老人是精通此艺的最后一位艺人。老人每天都会仔细地将托布秀尔琴身与霍克曼擦拭...
查看更多
山西:稀有拳种“子母绵掌”后继乏人
2008.07.01
专题报道
山西:稀有拳种“子母绵掌”后继乏人 明代,有一名拳师去世后,为应对仇家,其妻将拳法精华传给了独生儿子。而该拳法因有“母生子,子约母”的招式特点,后被称作了“子母绵掌”。 清朝末期,灵丘县拳师的进一步发扬、创新,使“子母绵掌”更具有技击实用性。 尽管作为稀有拳种,“子母绵掌”在我国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却仍难走出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子母绵拳”的继承人,山西省灵丘县郭富强开办了武术培训中心,希望这仪拳术得以
传承
,但习练者也不过寥寥数十人,而说得上...
查看更多
永春纸织画:康熙乾隆心爱之物
2008.07.01
专题报道
永春纸织画:康熙乾隆心爱之物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名侨乡,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传奇经久不息,多少尘封往事日久天长愈加神秘撩人。早报“泉州发现”专栏,与您一起发掘泉州的神奇与荣耀。 近日泉州一批全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
人确认公布,他们的背后,都是一段韵味悠长的历史,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我们的讲述,就从这里开始。 昔日帝王情有独钟的纸织画,出自永春百姓家。其画宛如“隔帘观月...
查看更多
东方白查村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守望者
2008.07.01
专题报道
东方白查村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守望者 6月18日上午,海南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淫雨霏霏。 玉龙岭脚下躺着的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81间保存完整的船型屋,一度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者、画家和摄影师前来采风。白查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小村庄,近几年也因船形屋的存在而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因信息闭塞,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喜讯,并未在村里广泛传开,白查村平静如故。 “保护是必须的,但船型屋具体保护方案...
查看更多
石雕大师忧心民间绝活失传
2008.07.01
专题报道
石雕大师忧心民间绝活失传 “现在愿意学习石雕技艺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我就担心这门民间绝活失传,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将是莫大的损失呀!”昨天,记者在南汇新场镇老街“王金根石雕陈列室”见到石雕大师王金根时,他一开口就道出了心头的这番忧虑。为此,年已72岁的老法师王金根,近日在书院镇新东村老宅处,建造了“王金根石雕艺术工作室”,打算再招收10名学徒,为保护和
传承
石雕民间艺术尽点力。 作品屡获中外大奖 作为南汇的民间艺...
查看更多
争取让皮影一代代传下去
2008.07.01
人物
争取让皮影一代代传下去 ――记湖北罗田皮影戏艺人毛美亚 免费让群众过皮影戏瘾毛家班在表演 6月上旬,芬兰。 悠扬的音乐响起,透过幕后探灯的灯光,“齐天大圣”孙悟空腾云驾雾而来,只见他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翻转腾挪,姿态活灵活现。 幕布后面是一位年过40的壮年男子,他左手握脖签(支撑皮影的操纵杆),右手指间夹住两根连接孙悟空的手签,三签同起,纵臂一挥,孙悟空翻转身子,回旋一圈冲向云霄…… 幕布前,一阵惊叹,随即,相机...
查看更多
北昆――北方的昆曲
2008.07.01
专题报道
北昆――北方的昆曲 21世纪初,作为人类审美范型的昆曲,以丰富的艺术含量,被联合国确定为首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带来了昆曲
传承
发展的新机遇。历史上昆曲从南方传入北方后,所形成的北方昆曲,与江南昆曲总体艺术风格上有无差异?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一、北方的地理环境、气候、民族、民俗等因素与南方有所不同,逐渐产生了与南曲相对的北曲。昆曲北传后,受到北曲影响,加速了昆曲音乐的“南北合套”。 北方气候比南方寒冷,地理上是...
查看更多
民族精神DNA图谱如何重绘?
2008.06.30
专题报道
民族精神DNA图谱如何重绘?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木活字印刷技术、武术、象棋、蚕丝织造技艺、传统中医药文化、珠算、藏族服饰等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专家称为“民族精神的DNA”。那一首首来自乡土民间的民歌、一件件古朴粗犷的工艺品,其中都暗藏着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不息的精神密码。让行将消失的民间艺术重获新生,就是要重绘我们的“精神DNA图谱”。 皮影老艺人张进绪在展示他爷爷制作的皮影道具(2...
查看更多
表演者越来越少 白局老艺人想收新徒弟
2008.06.30
专题报道
表演者越来越少白局老艺人想收新徒弟 6月24日下午的南京民俗博物馆老茶馆,一反往日的平静,人头攒动。白局艺人黄玲玲和周慧琴、许仁寿、徐东宝等在这里同台演出。台下,黄玲玲悄悄告诉记者她此行的一个心愿:想收徒弟。 表演白局的人越来越少 6月14日,南京白局等南京传统技艺、民俗被批准成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玲玲今年63岁了,白局入选非遗的消息让她既喜且忧,忧虑的原因是,如今在南京表演白局的艺人日渐稀少。就像昨天,也只来了4个人...
查看更多
绵竹年画基地震成废墟 所幸南北派传人犹在
2008.06.30
其他新闻
绵竹年画基地震成废墟所幸南北派传人犹在 人民网四川视窗6月27日讯 “这次大地震,尽管使年画博物馆变成危房,最大的年画基地之一的遵道镇被完全夷为平地,但是我们的100多个年画艺人没有一个伤亡。绵竹年画南北两派的
传承
人依然健在。”绵竹年画博物馆的馆长胡光葵说,“人在阵地在,只要大家努力,在3―5年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竹年画,一定会达到震前水平。” 年画基地成废墟 帐篷里继续画 25日早上6:20,我们来到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镶嵌在梨园...
查看更多
1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