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地方新闻
会议现场 为进一步推动河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月19日,河南省非遗创新传承工作座谈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河南卫视、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负责人王春阳,河南广播电视台营销策划中心总编辑庞晓戈,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副总监程万里、品牌总监徐娜、艺术总监李永明,河南广播电视台《中秋奇妙游》总导演陈雷,建业集团助理总裁、建业文旅公司总经理姚培,建业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席地而坐,腰带缠于腰间;双腿伸直,紧踩经线木棍……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番茅村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内,刘香兰正在编织黎锦作品。综杆提花、断纬织彩,复杂的技巧编织勾勒出精美的花纹图案。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来,刘香兰始终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不断打破传统、开拓创新,让传统技艺黎锦编织焕发新生机。 海南黎族织锦,是我国早期的棉纺织品之一,源于黎族妇女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认定省级非遗工坊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经各市推荐申报、专家评审、会议审定和公示,认定合肥沁乡茗商贸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为省级非遗工坊。 各地要加强对非遗工坊的指导和支持,定期统计本地区非遗工坊建设信息,推动非遗工坊可持续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省级非遗工坊名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认定省级非遗工坊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经各市推荐申报、专家评审、会议审定和公示,认定合肥沁乡茗商贸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为省级非遗工坊。 各地要加强对非遗工坊的指导和支持,定期统计本地区非遗工坊建设信息,推动非遗工坊可持续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省级非遗工坊名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线上线下共话非遗传承与世界共享 “非遗文化是世界共同的财富,非遗大师对话,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与物的交流。衷心希望这种交流可以不断延续,也欢迎大家在疫情之后可以更多来到意大利,与我们的民间工艺人进行交流对话。当然,如果可能,希望下次对话活动能在意大利举行……”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梅毕娜如是说。 9月19日下午,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之2022丝绸之路非遗大师对话在西安举行...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18日至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调研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和桂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优秀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支持桂林向着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迈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一同调研。 在调研漓江景区、象山景区、遇龙河旅游度假区和历村乡村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2年8月22日完成修订并印发,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这是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设立和建设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修订的目的和必要性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务实举措。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8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17270,其中省级非遗活力值为5457,地级市非遗活力值为6279,县级市(区)非遗活力值为5534。 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非遗+科普”,让广西青少年“爱上非遗” 9月15日,广西青少年科学荟“爱上非遗”科普展在广西科技馆拉开帷幕。主场活动以“喜迎二十大科‘荟’未来”为主题,整合了航天科普、天宫课堂、创新发明、非遗作品等众多内容和资源,展现“科学+”的无限可能。 启动仪式现场 广西青少年科学荟活动(原广西青少年科学节)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文明办、教育厅、科技厅、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主办,广西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根据《青海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同意在海东市设立“河湟文化(海东)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土族文化(互助)、德都蒙古文化(海西)、循化撒拉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青海省新设立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海东市深入挖掘河湟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