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搜索
泉州刣狮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泉州刣狮,又称“狮阵”,是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集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表演形式。它远肇晋唐、发端于宋、大盛于明、完备于清,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该项目现广泛分布于泉州市各地乡村,亦随华侨足迹播迁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泉州刣狮由阵法操演、武术演练和弄狮盘打组成。阵法操演,以集体齐勇、协同杀敌为特点,主要有青龙阵、蝴蝶阵、连环阵等十余种摆绕阵法,分驻阵和战阵四形,此外还有藤牌兵对阵实战的长短兵迭用法。武术演练有各式拳术、各种兵器和各项对练...
查看更多
迎大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是以浙江玉山古茶场为主要竞演场所,集竞技、娱乐、信俗、艺术于一体的传统体育游艺活动。它源于南宋时期玉山地区的茶神信仰和赶茶场庙会,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浙江磐安县东北部的尚湖、玉山、尖山、九和等乡镇。 迎大旗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程序严谨,包含祭旗、穿旗、竖旗、迎旗、收旗5个主要环节。首先是祭旗,由各村大旗队持旗头和福礼到玉山茶场庙祭拜茶神。而后是穿旗,各队分工组装旗杆、旗面、旗头,绑拢耸竹,系旗索,以备竖旗。接下...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审走马竞技,是以乌审马为载体形成、发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乌审马,蒙古马品种之一,产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是一种耐力型良种马,体型秀丽、体质结实、性情温顺、反应灵敏,抗逆性强,善于在沙地里行走,尤其擅长走侧对步,经过驯养,能成为出类拔萃的好走马。现该项目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及其周边地区。当地在清代就已盛行走马竞技风尚,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乌审走马竞技,不仅要比流水般的步伐,还要比速度,且须经三轮比赛,才可决出名次。比赛中,每一匹走马必...
查看更多
布依族武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依族武术,是布依族人民以强身健体、守护家园等为目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它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经数代传承人积淀、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贵州省的布依族村寨,尤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最为典型。 安龙县武术氛围浓郁,70%以上的村寨流传布依族武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因预防匪患、保家护院和舞龙舞狮等民俗之需,布依族村寨青壮年大都会武术,上至耄耋老翁,下至稚幼童子,人人都会几套拳脚。 布依族武术有开口拳、插虎拳等拳术和单头...
查看更多
青城武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城武术是发源并流传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地区的武术拳种总称,是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它源自汉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现以成都地区、汶川县、泸州、重庆开县为主要流传地,并辐射至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城武术秉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道家“动功功法”与古羌文化,吸收各派武术精华发展而成,是一个理法精深、体用兼备、系统完整的武学体系。它受山区地形影响,手法多于腿法,器械多用短兵,以剑法、拂尘、鞭杆为代表。剑法中七星剑、八仙剑、啸...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天台山易筋经原属道家功法,是一种根据人体经脉特征,通过吐纳贯气、肢体延伸、引筋舒脉、内外兼修,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它源于明代,在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道士中代代相传,后流传至社会。现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在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等全国各地亦有分布。 天台山易筋经以桐柏宫紫凝八势为代表。第一势沐浴守中,双手合十,冥心泯意;第二势铁牛犁地,双手握拳,拇指力挺;第三势海底归元,双手推下,真意贯充;第四势两仪融清,双手平推,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贾氏青萍剑,是我国近代青萍剑术三个支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传承流派,是一套经典、实用的传统剑法。据史料记载,青萍剑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初期为道士所传,后由道门流入俗家,形成贾氏、袁氏和杨氏三个流派。其流派之一的贾氏青萍剑,流入河北后,历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和实战磨砺,形成独特而完整的剑术体系,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及其周边地区。 贾氏青萍剑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功法、套路、剑法单式对劈和对抗性实战练习四个部分。其基本功法包括...
查看更多
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莫家拳,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广东,传承至今已有九代,近300年的历史。莫家拳源于广东惠州,流传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中国广大地区,传播于世界各地。 莫家拳攻防结合,手法紧密;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身法多变;单枝先行,动静相间。它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其内容体系完整,主要涵盖技术体系和伦理体系两方面内容。技术体系方面,莫家拳有拳术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对练4套、桩法5套...
查看更多
岩鹰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岩鹰拳是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独有的拳种。它源于清末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擒拿术,由其传人结合多年的习武经验,提炼、模仿湖南山区岩鹰的格斗特长和勇猛灵活的生性形态,研习整理而成,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其流布地域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为核心,辐射至广东、云南、江西、湖北等省,海外亦有分布。 岩鹰拳属象形拳种,以岩鹰出巢、觅食、翱翔、游猎、捕杀、擒拿、格斗等形象为动作摹本,武术特色鲜明。其拳术套路完整,含4段82式,韵律顺畅,虚实结合;结构合理、特点突出,注重贴身近战和短...
查看更多
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巫家拳是清代巫必达定居湖南湘潭期间,将当地流传的洪拳与养生功法十六锭金熔于一炉,创立的一种集练、养、打三者于一体的技法体系。自开宗立派以来,已传承七代,历200余年,位居湖南四大名拳之首。现该拳主要流传于湘中、湘东、湘北等地,以发源地湘潭最为集中,传承群体最多,世代有名手,影响力最大。此外,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分布,并辐射到海外多个国家。 巫家拳力法称“摇篮力”,步法以寒雀步、三叉步为主,变换灵活,活动范围小。巫家拳含三叉六肘、掐吊六肘、摆门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