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庐陵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庐陵工匠以木材为主要建材,通过精湛的木工技艺构建既实用又美观民居的传统手工技艺,发源并流布于江西吉泰盆地,因江西省吉安市及其周边地区古称“庐陵”而得名。 庐陵传统建筑以天井院式的建筑布局、鹊巢宫式屋顶、清水砖的马头墙、鎏金木雕装饰的木构架等闻名于世。其营造技艺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营造组织与流程、样式与构造、手工操作技巧等。在营造前期,一般由木作作头与东家商量决定建筑的形制、样式。在营造过程中,一...
查看更多
古戏台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西省乐平市发源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流布于江西省东北部腹地,如乐港镇塔瑞村、袁家村,双田镇横路村、龙珠村,涌山镇涌山村、车溪村,镇桥镇浒崦村、坑口村,众埠镇界首村、张家村等地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址、画图、选料、建造、装饰等内容。 乐平传统戏台采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建筑结构,木架承重,砖墙围护。柱间用几层穿枋连系,再以叉手、戗杆、牛腿、雀替、斜撑等构件辅助,形成受力合理、结构稳固的木构架体系。戏台的形制、样式由宗族村民和主持共同确定,掌墨木工师傅负责...
查看更多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是一门以建筑为主体表现形式,结合叠石,辅以植物及理水,科学配置,精心组合,构建诗画、最宜人居环境的综合艺术。扬州园林营造技艺综合了南北特色,自成一格,并日趋成熟,流布于以扬州为中心的苏北大部及苏南宁、镇两地和安徽省南部。 扬州营造的传统园林,以宅、园结合,在建筑上有其特殊的成就与风格。其中,营造的宅园精选材质,精工细作,不仅追求整体效果,而且在细微之处亦尽雕琢之能,建筑中复道回廊、花窗雕饰、磨砖对缝墙等,无不表现出扬州造屋之工的精致。扬派叠...
查看更多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卯榫结构搭建,经过多道工序而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目前这一技艺核心区域为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及其周边地区,尚存的古代建筑模型可见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太原市阳曲县悬泉寺、大同市华严寺、大同市天镇县慈云寺等地。 古代在建造较大规模的建筑物时,都要先扎若干小样,经过品评修改,确定其中一件为建造建筑物的样板,这种扎小样就是古建筑模型的起源。其成品外形与内部结构和原建筑相同,是一件按比例...
查看更多
坎儿井开凿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井开凿技艺是新疆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开凿技艺主要流布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尤以吐鲁番市具代表性,主要流布于亚尔乡、葡萄乡等广大农村地区。 坎儿井一般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人们从盆地地下水溢出带开始向上游水平掏挖,进入蓄水层并尽可能延伸,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渗入暗渠并沿渠流出。坎儿井...
查看更多
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米线是一种古老食物,一直盛行于我国主产稻米的南方地区。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是以云南蒙自地区特有的方式制作过桥米线的传统手工技艺,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为主源地,历史上主要流布于云南省。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都有“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代表商家。 蒙自过桥米线由米线、鲜汤和配料三部分组成,以“玉带过桥式”吃法称奇。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主要有米线榨制、汤料制作和佐菜配料三道工序。首先,经过配米、磨浆、发酵、合成、初蒸、压榨、煮熟、漂洗等工艺流程榨出米线。然后,以鸡肉...
查看更多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是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创造并
传承
了300余年的,以绿豆为原料,经过推粉、漏粉和晾晒等十几道工序制作粉丝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流布于招远市的金岭、张星、辛庄、蚕庄、玲珑、大秦家等镇及城区周边部分村庄。 龙口粉丝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生产技艺对原料、水质、气候和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分推粉、漏粉和晒粉三个手工操作过程,由烫豆、磨浆、过滤、取粉、打糊、采芡、漏粉、理粉和晒粉等十几道工序组成。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具有...
查看更多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是发源于山东省德州市的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山东省德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它由烧鸡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包括选料、腌制、整型、油炸、煮制、焖煨等精细步骤。 德州扒鸡以五香脱骨、质高味美而驰名中外,成品造型优美、口味特别。德州扒鸡制作技艺的原料选自鲁北特有的大尾花鸡,以饲养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为主料,有宰鸡、烫鸡、开膛、洗鸡、盘鸡(即造型)、上色、炸鸡、杈鸡、煮鸡、起锅、包装等大小11道工序,加配16种名贵佐料,经蜜汁浇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
查看更多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寿县豆腐制作技艺是经汉淮南王刘安王宫流传到民间后,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长期摸索、提炼日臻完善的传统饮食技艺。寿县八公山乡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西汉时为淮南国都,今属淮南市。 寿县豆腐制作技艺以传统水豆腐、豆腐干、千张为主要制成品,主要包括选料、磨浆、挤浆、点膏等工艺流程。具体而言,选取产自八公山乡蜘蛛湖寿西湖的黄大豆和玛瑙泉泉水为原料,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人工用石磨研磨成均匀的浆汁,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
查看更多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是以浙江省义乌市本地所产的青皮糖梗为原料,用木车牛力绞取蔗水,用铁锅熬制红糖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源于浙江省义乌市,主要流传于义亭镇、佛堂镇及其周边地区,影响辐射至我国江南地区。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的产品主要为传统义乌红糖以及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等衍生品。义乌红糖古法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选料、榨汁、煎熬和风干4个工艺流程,包含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制糖师傅凭实践经验,以察言、观色、手感、味觉、舌试等方式进行掌握和控制。这一技艺的特征在于:使用独...
查看更多
1
829
830
831
832
833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