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是上海市本地风味菜肴的烹制技艺,以“浓油赤酱”为主要特色,是上海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上海市的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影响力辐射江、浙两省,并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以及海外华人居住地存在一定的
传承
脉络。 所谓本帮菜,即上海本地菜,以“浓油赤酱”著称,可用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来简要概括。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上海本帮菜积累了诸如虾籽大乌参、八宝鸭、油爆河虾、糟钵头、青鱼秃肺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著名菜肴。上海...
查看更多
老汤精配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汤精配制是以动物骨髓精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植物香料配制调味品的传统技艺。老汤精配制源自清代宫廷秘方,后技艺传至民间,如今已在东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是其代表性流布区域。 老汤精以动物骨髓精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植物香料,经过科学配制,利用传统技艺制成。老汤精作为传统调味品,保留了传统老汤的风味特点,同时又具有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等优势。老汤精不仅可以用于制作菜肴、制汤、火锅等,还可以用于调馅和拌制凉菜。老汤精配制包括以下工序:选取猪...
查看更多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是以白菜、萝卜等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发酵流程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延边州等朝鲜族世居地区朝鲜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泡菜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佐餐副食,这也是当地成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地区的原因。 朝鲜族泡菜从广义上讲,包括泡菜、小咸菜、酱腌咸菜,其中最常见的是以白菜为主料腌制的咸菜。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包括初渍、调制作料、涂抹作料、窖藏发酵等工序,用辣椒、大蒜、生姜等调味品腌制泡菜,使原来只有咸味或酸味的...
查看更多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辽菜是辽宁菜系的简称,它是利用辽宁产的绿色食品原料和特有的烹饪工艺,结合辽宁地区的民族特点、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创建的一种地方菜系,以宫廷菜、王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和海鲜菜为基本框架。目前辽菜传统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辽宁沈阳、锦州、丹东、营口、葫芦岛、铁岭、抚顺、辽阳、鞍山、朝阳、阜新等地。 辽菜品种丰富,菜肴多样,特别注重地方特产原料的使用,以沈阳鹿鸣春饭店和大连群英楼为代表,有用山珍野味烹制的名肴,也有用海味制成的珍馐。辽菜擅长扒、熘、烧...
查看更多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是蒙古族传统的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汉语直译是“白色的食品”,由天然纯奶制成,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目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地区,尤以正蓝旗具代表性。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的产品有鲜奶干、过滤察干伊德、奶酪等30多种。基本工艺是将鲜奶通过发酵转化、分离、温火炼制等手段,以不同的工艺和程序,加工出各种不同的察干伊德。分离出的乳清...
查看更多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得阁创始于清同治四年,是我国著名的墨汁制作商号之一。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是流布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用以生产墨汁的传统手工艺。 一得阁墨汁品种丰富,最为著名的有开创墨汁先河的一得阁墨汁、云头艳墨汁、特制浓墨珍品墨汁。其制作技艺基本包括原料选择、材料配比和混合加工。其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两类,主料包括炭黑和骨胶,辅料主要有香料、防腐剂、辅助小料等。其配方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材料配比的科学合理是墨汁高品质的保证。混合加工主要由手工完成,工序包括制烟、炖胶、配料成膏...
查看更多
传统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莞香制作技艺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世代相传的传统制香技艺。 莞香历史悠久,属沉香珍品,有黄熟、生结沉、四六沉、油速等15种名目。莞香制作技艺工序多达30余道,从原态香材的培植获取直至加工取精,跨度十余年甚至几十年。莞香的培育要经过人工作用于特定香树,根据所需名目不同,采用不同技法。再经历漫长的孕育,最后依节气择时而采,黄奇楠、生结、马尾渗等香品应运而生。采下的香材,要经历理香、拣香、窨香、合香等工序。理香,即使用传统工具去木留香。为保证品质,依不同纹理与木...
查看更多
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药香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制香技艺的组成部分,以天然香料为原料,根据家族
传承
上百年的传统香方和炮制工艺整理研制而成。北京市是这一制作技艺的主要流布区域之一。 传统药香制作技艺承袭两千多年的制香文化,成品包括香丸、香珠、香饼、香粉、香膏、香水、线香、印香、签香、盘香、塔香、原态香材等。传统药香的制作严格遵循古香方和制作工艺,包括选择地道药材、手工研磨、香药炮制五法去毒、按香药君臣佐使配伍合香、手法揉料、模具成型、自然阴干、去性与窖藏、包装入盒等。主要炮制方法包括...
查看更多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是指对古代机械钟表进行保护性修复的传统技艺。现有的古代钟表修复技艺源于清宫造办处的做钟处,一脉相承未曾中断和外传,形成了故宫现有的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故宫的钟表修复不仅要依靠对钟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还涉及镂空雕刻、大漆制作、生漆修补、鎏金篆刻等多种技艺。故宫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主要包括结构调查、拆卸、清洗、去污、除锈、烘干、栽尖、补齿、焊接、铆合、锉磨、组装、倒齿、备劲、跑弦、合夹板、核对分针、时针、换套针、调试等技术...
查看更多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传统铜器制作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大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铜器制作和贸易中心,历史上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大同市铜匠街,这里汇聚了众多铜匠,形成了特色的铜器制作产业集群,如今这一技艺已流布到大同市区周边,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市。 大同铜器制作材料为红铜、黄铜、青铜、响铜、白铜等优质铜,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颇为精美。其工序繁复,先是选料,然后将铜块用榔头频频敲打,打后又烧,烧后再打,直到成形,再用旋来磨...
查看更多
1
830
831
832
833
834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