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面人(北京面人郎)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海淀区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致,还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剂作防裂、防虫、防霉处理。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用竹刀灵巧地...
查看更多
竹编(道明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明竹编是以天然慈竹为原料,经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制作竹编制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流布区域以盛产慈竹的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为中心,辐射崇州市济协乡、王场镇、白头镇、公议乡等地区。 道明竹编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秦代,道明地区已开始种竹用竹,农民用竹据绳作架、编壁造屋,织背篼、撮箕、挑篼等农具。至清代,道明竹编逐渐由粗篾器发展到细篾器编织,品类逐渐增多,工艺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道明竹编由家族
传承
、师徒
传承
以及川西竹林盘群体
传承
至今。 道明竹编主要包括备料和...
查看更多
竹编(安溪竹藤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溪竹藤编是流布于福建省安溪县一带,将竹、藤编制技艺相结合的一种传统美术表现形式。安溪县盛产竹子,据《安溪县志•物产》(清乾隆年间版本)载,境内有猫儿竹、江南竹、雪竹紫竹、钓竿竹、石竹、苦竹、斑竹、箭竹、方竹、人面竹、箬竹、笙竹、麻竹、刺竹、观音竹、棕竹、芦竹等20余种,为竹藤编提供了可持续性的原材料。 安溪竹藤编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千余年前“执筐焙茗”等竹制品已在安溪流行。安溪茶叶产业蓬勃,促进了竹藤编在发展中不断改进,推陈出新。明清时期安溪竹藤编艺人...
查看更多
竹编(青神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青神县 青神竹编是流传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用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在当地应用极广。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神先民用竹篾编“箕”养蚕,初步形成一套竹编技艺。唐代张武率县民编竹篓填石拦“鸿化堰”,提水灌溉农田,使竹编得到更大发展。明代青神竹编应用更广,青神人余承勋进京考取进士后授职翰林院修撰,他所用的书箱、膳食盒等均以竹丝编织而成。 入清以后,青神精...
查看更多
竹编(瓷胎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邛崃市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流传在四川省邛崃市境内的一种民间手工艺。邛崃市平乐镇盛产慈竹,慈竹的竹节较长,通常在六十五厘米左右,是瓷胎竹编最主要的原材料。四川竹编源于汉代器皿,入清以后,巴蜀工匠开始在锡壶上编制竹编。后因锡壶原材料紧缺,改用瓷作载体,编制出的成品较锡壶竹编更为美观,受到人们的欢迎,由此形成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工艺繁复,首先需选竹、刮青、破节、晒色成竹片,然后通过选料、烤色、锯节、启薄...
查看更多
竹编(瑞昌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瑞昌市 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有山竹六万多亩,其中的竹类包括毛竹、筋竹、水竹等近十个品种。瑞昌竹编技艺历史久远,当地的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即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
传承
发展,瑞昌竹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瑞昌竹编工序复杂,编织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加之品种繁多,相关的编织工作很难用现代机器生产来代替。在瑞昌当地,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竹编,竹编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
查看更多
竹编(舒席)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舒城县 安徽省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多沙质土壤,适宜竹类生长。舒城民间自古就有编织竹席的传统技艺,久负盛名的舒席即产生于此。 舒席历史悠久,舒城境内的战国墓葬中就有竹席的痕迹,西汉墓葬中曾出土过完整的竹席,其纹理及工艺与后世的舒席基本相同。明代天顺年间,舒席作为贡品送至京城,深为皇帝所赞许,由此赢得“龙舒贡席”的美名。 舒席以水竹为原料,使用小叶水竹编制尤佳。从选料到成席前后需经...
查看更多
竹编(东阳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东阳市 浙江的竹编工艺品生产集中在东阳、嵊州一带,尤其是东阳,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与平面编织技艺相结合,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东阳竹文化的风貌。东阳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一类是立体陈设与建筑装饰,以艺术欣赏功能为主。1958年到1978年期间,东阳竹编厂并入东阳木雕厂,竹编与木雕共同生产,互相交流...
查看更多
灯彩(乐清首饰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清首饰龙是流布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灯彩艺术,流传于该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翁垟街道等地。乐清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商贸文化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是该项目诞生的基础。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代姜淮《歧海琐谈》记载,当时乐清就盛传“村落糊楮,像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乐清首饰龙因其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较强的观赏性,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会举...
查看更多
灯彩(汴京灯笼张)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元宵节赏灯是重要的年俗活动,花灯扎制由此成为一种带有民俗性的特殊民间技艺。河南开封的张姓艺人以扎糊花灯而闻名,据《开封县志》记载,清末时期的张泰全首度创制“汴京灯笼”,至今已
传承
六代。 开封灯彩历史悠久,北宋定都开封以后,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花灯及灯彩品类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具体而详尽的记载。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元宵赏灯活动渐趋式微。特别是“文革”中将灯节及花灯归入“四旧”行列,肆意...
查看更多
1
865
866
867
868
869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