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湘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长沙市 湘绣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及其所辖的长沙县、望城县、开福区的数十个乡镇。解放后,在原有绣庄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红星湘绣厂、湖南省湘绣厂、长沙市湘绣总厂(已改制)、长沙县湘绣厂(已破产)、望城县湘绣厂(已破产),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近10万。1979年省厂改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780万元建立了湖南省湘绣博物馆。1986年成立长沙市沙坪湘绣厂(民营),2003年中外合资修建了湖南星沙...
查看更多
苏绣(扬州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刺绣,是由绣工在特定的织物上穿针引线以手工操作的方式形成图案、色彩的一种传统美术形式。扬州刺绣源于汉,兴于唐,精于宋,盛于明清,是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流传于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刺绣以擅长水墨写意绣而自成一格,绣工们多采用名家字画为底本,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所绣作品无不表现出俊逸的笔墨神韵,达到“绣画难分”的境界。不仅如此,扬州刺绣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刺绣针法美与丝线美的质感与特性,彰显刺绣艺术的特殊性,使作品具有不同于绘画艺...
查看更多
苏绣(南通仿真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仿真绣又称“沈绣”,是苏绣的重要分支。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在清末时曾任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总教习,后应邀到江苏南通主持女工传习所。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她吸收西洋美术精华,在中国传统苏绣的基础上创立了“仿真绣”。这种绣法创造性地以旋针、虚实针来表现物体的肌理,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彩,完成的作品色调自然柔和、丰富多彩,尽显写实之功。“仿真绣”往往取材于西洋油画中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等,而以人物绣最为...
查看更多
苏绣(无锡精微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无锡是苏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锡刺绣又称“精微绣”,据汉代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无锡就已出现刺绣服饰。明代中叶,俞氏创制的堆纱绣因巧夺天工而被选为贡品。清代无锡精微绣得到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了“闺阁绣”、“切马鬃绣”、“堆纱绣”、“填色稀铺法”、“乱针绣”等独特的技法。20世纪80年代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面精微绣”,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艺术品种。 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极为...
查看更多
苏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绣为苏州刺绣之简称,它以产生之地命名,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于苏州城乡。近十年来苏绣行业逐渐萎缩,现主要集中于苏州市区和高新区东渚镇、镇湖街道一带。 苏绣技艺的起源不详。现存的宋代以来苏绣实物显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苏绣技艺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水平,如元代苏绣残片表明,当时已有一件作品运用9种刺绣针法;明代绣品多采用文人画稿,开始形成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清代苏绣成为行业,商品绣极为发达,苏州因此有“绣市”之称。道光...
查看更多
顾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松江区 顾绣系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之子顾汇海之妾缪氏所创,是江南惟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顾名世次孙媳韩希孟善画,在针法与色彩运用上独具巧思,显著提高了这种绣法的艺术品格,顾绣由此又称“画绣”。 据明代崇祯年间《松江县志》记载:“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做(作)人物,刻划精巧,为他郡所未有。” 其特点主要有三:第一,半绣半绘,以补色、借色见长;第二,用料奇特;第三,运用中间色化晕。韩希孟以这种...
查看更多
剪纸(回族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剪纸的流布区域之一,这一以回族妇女为
传承
主体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回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生动见证。 宁夏地区的回族剪纸是与回族刺绣、服饰等相伴而生的民间艺术。在传统社会,当地回族妇女自幼学习剪纸、刺绣等“女红”。在炕头窗前,母教女,婆传媳,剪纸代代相承,又经邻里、乡亲、姐妹间互教互学而广泛传播。宁夏地区回族剪纸常用于刺绣鞋袜、衣裤、枕顶、荷包等的绣花底样;窗花、喜花、贴花等装饰性剪纸处处可见;回族妇女还喜欢把自己的剪纸作为礼物在节日、喜事时馈赠...
查看更多
剪纸(定西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西剪纸是流行于甘肃省定西市等甘肃中部地区的传统民间剪纸,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剪刀、刻刀、蜡板和纸,保留着多民族文化符号,造型粗犷、大胆、浪漫、细腻、具有象征性和寓言性。地缘因素决定了定西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定西剪纸展现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丝路文化的水乳交融。 定西剪纸线条简洁,构图古朴,主题明显;与定西传统农业文明和历史文化习俗相互依存,代代相传,是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人生礼仪、居家装饰的重要艺术形式。定西剪纸作品有居家装饰和馈赠亲朋好友...
查看更多
剪纸(水族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水族剪纸是水族传统美术表现形式之一,广泛运用于民间信仰以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群众喜爱。水族剪纸流布于水族居住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水族剪纸较有代表性。 根据水族古歌中创世女神牙娲把剪好的小纸人放入木箱中变人的叙述,以及盛行于水族地区“娘娘节”中供奉的人形剪纸,再结合剪纸服务于祭祀和服饰需要的特点,可见水族剪纸起源年代较久远。水族剪纸图案由创作者根据自身经验创作,只用剪刀剪裁。剪纸前根据需要将纸叠成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再将纸张固定,然后绘制...
查看更多
剪纸(浦城剪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浦城剪纸是以单色剪纸为主,经墨腊拓样、纸捻固定、手工剪雕而成的传统剪纸表现形式之一,流布于福建省浦城县。浦城县界连闽浙赣三省,历史上是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西晋时期,中原士族入浦定居传入剪纸艺术,南北朝时剪纸渐成风气,经长期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点,尤以礼品花为多。清代梁章钜撰写的《归田琐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浦城剪纸盛况。 浦城剪纸多为方圆型,传统技法有无样剪雕、描样剪雕、拓样剪雕;以单色剪纸为主,经墨腊拓样、纸捻固定、手工剪雕而成...
查看更多
1
872
873
874
875
87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