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侗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锦屏县 在侗族的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盘轴滚边绣”,以出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以及周边地区侗族妇女之手的绣作最为有名。 平秋镇地处贵州侗族文化社区南部和北部的结合部,是北部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平秋,原称“阿术”,为侗族语言的音译;明末改名“平秋”,意为“事物在自然消失”。当地的山谷纵横,林木茂盛,民风古朴,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情和习俗。 根据当地的碑记和传说,“盘轴滚边绣”在明清...
查看更多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以下简称“藏族织绣工艺”),是千百年来嘉绒藏族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不断创新和吸纳汉族挑花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 据丹巴罕额依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骨质纺轮”证明,早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嘉绒地区的纺织技艺就已经发端。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嘉绒藏族先民一方面依靠当地丰富的藏山羊...
查看更多
宁波金银彩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金银彩绣又称“金银绣”,是在丝绸品上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其既可应日常生活之需,又可做戏服和美术欣赏品。多用于官府、民间喜庆、服饰、宗教、室内陈设等方面。 宁波金银彩绣主要分布于宁波市鄞州区及其周边地区。当地自唐代以来就遍植桑梓,养蚕剥茧,有着“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宁波金银彩绣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中国刺绣的历史虽然能够追溯至战...
查看更多
嘉兴灶头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兴市 灶画又称“灶头画”、“灶壁画”,指民间艺人用烟灰、水彩、色粉颜料绘制在乡间农家柴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是江南典型的乡土艺术。嘉兴的灶画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并影响到周边的杭州、湖州、绍兴以及上海金山、枫泾,江苏吴江、如东等地的相关艺术样式。 在嘉兴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使用柴火灶的习惯,农民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厨房中新建一座灶头。灶头须在主家选定的日子由泥瓦匠用青砖、纸筋、石灰砌成,灶上的灶画亦由泥瓦...
查看更多
苗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保靖县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苗族刺绣原先采用剪纸为绣样,至清代末期,一位精通绘画的苗族人王正义开始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料上,以替代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稿刺绣。这种画在坯布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深受妇女们的欢迎。人们舍不得用绣线覆盖这些美丽的线条,因而直接将画稿挂在墙上作装饰用。于是,王正义就把白色的线描改成彩绘,成为一种单纯的布底绘画...
查看更多
建筑彩绘(陕北匠艺丹青)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建筑彩绘是一种相当宽泛的说法,它的一层含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同,是指利用色彩、涂料、油漆等原料在建筑物墙体上平面描绘图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借助土、石、木、布、纸、陶等材料对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进行装饰。基于地理和民俗的原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彩绘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材质、手法、色彩到内容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显示了劳动大众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 陕北匠艺丹青是陕北民间画...
查看更多
布老虎(黎侯虎)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黎城县 黎侯虎是流行于山西省黎城县黎侯镇、停河铺乡一带的民间老虎布艺,因黎城古称“黎侯”,故名“黎侯虎”。黎城县西关村西周古墓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商周时期,黎城人即以虎为崇拜对象,虎形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崇虎信仰相沿成俗的表征,黎城民间使用木雕石刻、草编纸剪的虎形器物或图案已是普遍现象,其中形态样式最为丰富、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艺术价值最为突出的当数世代
传承
的黎侯虎。黎侯虎有大、中、小多种规格,制作时...
查看更多
盆景技艺(如皋盆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皋盆景流布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以本土所生小叶罗汉松为材,经过上盆、蟠扎、排片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技压”和“养护”,形成“S”状的植物造型艺术,是我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之一。该项目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20世纪。江苏省如皋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如皋盆景在这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中逐渐臻于成熟。 如皋盆景俗称“两弯半”,主杆造型呈“S”状,左边3片,右边3片,背面3片,互生有致。制作时,主杆选择树型树势,用棕法蟠扎固定形成两弯半,即所谓美...
查看更多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派盆景技艺主要分布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传苏派盆景技艺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成熟于清代,通过艺术加工与精心培养,在盆钵之中创作出来源于自然的形象美而高于自然的意境美,并逐渐形成了清秀古雅的独特风格。苏派盆景造型技艺的主要素材是树木材料、盆钵、棕丝或铝丝等,主要工具为剪刀、木锯等。苏派盆景的树种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六台三托一顶”是其传统...
查看更多
传统插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传统插花是以花枝为材料的一种生活艺术。据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插花经历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代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崇尚自然简约之美,善于用线条造型和不对称构图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隋唐开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入日本...
查看更多
1
871
872
873
874
875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