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苏成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5月生,安徽省舒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舒席)代表性传承人。1986年入舒城县舒席制造厂学习剖篾和织席技艺,师从舒席编织者汪守道、张定国等人。后辞职自办舒席编织厂,产品远销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在继承传统编织工艺的基础上,尝试改进舒席原料加工方式,摸索出采伐舒席原料小叶水竹的最佳时期、竹篾等边三角形匀撕法和蒸煮竹篾的感性指标,使熟篾编织器具可以耐久且不易腐蛀。多年来,一直坚持舒席编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演展示活...
查看更多
刘耀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11月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潮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祖父刘景松和父亲刘敬书是负有盛名的潮州花灯艺人。1978年中学毕业后随父亲学艺,从事花灯创作工作,同年入潮州市特种工艺厂,从事花灯创作及指导。尤其擅长制作鲤鱼花灯。所制花灯工艺细腻,疏密搭配,布局合理;题材以戏曲故事为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利用电动工具制作各类活灯,使花灯观赏起来更为生动。重视潮州花灯传统技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被多所学校聘为讲师,向学...
查看更多
张树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9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50年代开始跟随父亲张金培学习纸扎,2004年起向父亲学习千角灯制作。熟练掌握东莞千角灯制作流程和相关技艺,并通过钻研,对部分工艺进行改进。所制千角灯多次参加各地灯会并获奖。为传承濒临失传的技艺,积极投身千角灯的传承、传播活动,除传授两个儿子外,还积极开展千角灯进校园活动,多次举办东莞千角灯制作培训班,影响了一批爱好者。
查看更多
张俊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1年9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汴京灯笼张)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彩灯制作世家,1979年起随父亲张金汉学习彩灯制作技艺,1992年起开始从事传统彩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自2010年起,全力从事汴京灯笼张彩灯的传承和保护,改建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组建汴京灯笼张彩灯传习所,系统地推广汴京灯笼张制作技艺。在坚持传统制灯技艺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创新,改进传统光源,注重彩灯题材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密切结合,形成个人独特风格...
查看更多
许谦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6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考入泉州工艺美术社,师从李尧宝大师。制作花灯注重传统,尤擅制作无骨料丝花灯。从设计、制图到彩绘,均有独到见解,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大胆创新,并采用电、光、气技术增加花灯动感。花灯作品造型美观、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协调统一、经久耐用。所制作料丝花灯多次参加各类展事并获奖,并随泉州传统花灯展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
查看更多
林顺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6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乐清首饰龙)代表性传承人。1972年开始在乐清黄杨木雕厂学习雕刻技艺。1985年起随父亲林邦栋在乐清市特艺雕刻厂从事首饰龙及细纹刻纸制作,技艺逐年成熟。坚持以木制齿轮和竹子制作首饰龙。核心制作以传统技艺为主,综合运用机械、电力、霓彩、传动、美术装饰等各种工艺技术,每年制作六七架首饰龙和十余只平龙。所制首饰龙曾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胡金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1月生,浙江省海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硖石灯彩)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80年跟随孙惟君先生学习硖石灯彩制作,全面掌握了“针、拗、结、扎、刻、糊、裱、绘”八大传统技法。1982年组建海宁水泥厂工会业余灯彩小组。1992年参与组建海宁市硖石灯彩工艺社并任社长兼技术总监。1998年被聘为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兼职教师,多次参与开办硖石灯彩专业培训班,开展保护传承活动。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其中《品字...
查看更多
王汝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8月生,浙江省仙居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仙居花灯)代表性传承人。1985年至今在皤滩古街开设针刺无骨花灯展厅,传承花灯制作技艺。继承传统花灯精华,致力于仙居花灯的传承、研究和开发,在造型和装饰图案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用水彩绘制花草鱼虫等,加强花灯的艺术美感。2004年10月到2006年4月,被杭州宋城景区聘为花灯表演艺人。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和展览中多次获奖。
查看更多
汪筱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苏州灯彩)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入苏州民间工艺厂,师从周公度、沈彬如、吴仁昌和杨锦昌等。从事灯彩设计、制作四十多年,在掌握苏灯扎、糊、剪、绘“四技”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绢衣泥人”动态人物组合景灯彩,是第二代苏州灯彩创始人。与广州市东方乐园联合开发的《古灯奇观》,填补了国内游乐项目的空白,得到迪士尼游乐协会的高度评价。恢复了已失传的“万眼罗灯”制作。代表作有大型灯彩《亭子式花...
查看更多
马元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北京灯彩)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2年入北京市美术红灯厂,1965年开始做宫灯设计,在传统宫灯造型基础上改革、创新,与老艺人合作开发出多款新造型宫灯。熟练完整地掌握绘制彩灯、描摹仿古画的关键工艺和操作技巧,技艺精湛全面,创作出子母宫灯新形式。致力于北京宫灯的研究与推广传承。多次为天安门城楼和重要国事活动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宫灯;为北海仿膳饭庄、宋庆龄故居、菖蒲河戏楼设计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