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邓沐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4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京剧,尤其是对裘派花脸演唱艺术情有独钟,11岁时考进天津市戏曲学校。1969年进入天津市京剧团(后更名为天津京剧院)后,在现代戏《芦花淀》中担任了重要角色。1981年拜裘派花脸艺术家方荣翔为师,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表演凝重深沉,润腔方法细腻,气息运用合理,突出抑扬顿挫的对比变化,在唱腔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因在《铡美案》中精彩的表演而被誉为“活包公...
查看更多
赵葆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等,工老旦。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演出剧目《李逵探母》《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改编整理《八珍汤》《金龟记》《三关宴》,主演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表演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创造性地运用行当特点和表演手段刻画舞台人物形象,丰富和发展了老旦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曾获...
查看更多
张学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梨园世家,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之子。1951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陈少武习余派艺术。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1964年因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中自创反二黄唱腔演唱了一段《劝赖子》而名声大振,被广为传唱。演出剧目《赵氏孤儿》《甘露寺》《借东风》《苏武牧羊》等,被誉为“马派第一老生”,创作排演的新编京...
查看更多
毛爱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0年3月生,河南省舞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入漯河文凤班,拜越调名艺人邢金奎为师。13岁登台演出,工闺门旦,兼演小生、老生和老旦等。表演轻松自如,质朴自然;演唱吐字清晰,轻快柔和,似说似唱,情真意切,以情传神;声腔细腻清脆,悦耳动听,对鼻腔共鸣的运用更有独到之处。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毛派”艺术,被誉为“越调皇后”。先后整理并演出的剧目多达一百三十余个,代表剧目有《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
查看更多
何西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戏曲艺术,1980年考入菏泽县(今菏泽市牡丹区)大平调剧团,1984年拜有“平调王”之称的郭盛高(艺名小黑牛)为师。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与自身的刻苦努力下,艺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嗓音圆润清丽、字清板稳、朴实平整,抒情时委婉深沉,激昂时高亢奔放,形体身段偏于豪放又不废规整,博采众长又师古不泥。代表作有《收姜维》《反徐州》《辕门斩子》等十余部传统剧...
查看更多
李建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3月生,2015年5月去世,河南省镇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
传承
人。1952年任内乡县越调剧团演员,1959年拜著名花脸老艺人杜林保为师,专攻花脸。1979年入河南省第二届导演进修班学习,1984年调入内乡县曲剧团。其表演既
传承
了宛梆粗犷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京、汉等剧的优美造型,文武兼备。代表作有《铡美案》《收岑彭》《黄鹤楼》等。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表演奖。参与指导的《三院禁约碑...
查看更多
冯占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8月生,2019年2月去世,河南省阳武县(今属原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随父亲冯焕卿学戏,又先后师从吴治国、张子林等老艺人。1948年学黑头技艺,1953年改武生,1956年后兼做导演,执导并演出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智取惯匪座山雕》《火焰山》《对花枪》等,挖掘整理《翠屏山》《关公挑袍》《单刀会》《洛阳桥》《头冀州》《花打朝》等十余部传统戏,掌握许多“外八脚”的传统技艺及多个行当特有的身、指、步、口...
查看更多
王冠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9月生,2018年2月去世,河南省伊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
传承
人。9岁入登封大金店、偃师曲家寨的科班习艺,初随父亲王中堂(著名琴师,师从豫西梆子戏琴师乔老八)习京胡及豫西梆子戏中的各类乐器,后专攻板胡。1951年起与常香玉长期合作,参与常派代表作的创演活动。演奏声音圆润、浑厚中含刚劲,弓法平稳中见俏头,指法谙熟灵活,包得严、跟得紧,快而不乱,随腔应变不乏委婉、细腻之趣,既热情奔放又挥洒自如。代表作有《花木兰...
查看更多
田春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3月生,河北省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1岁开始边读书边学戏,1953年开始主攻文武小生,1959年调入河北省青年跃进剧团(后更名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唱念高亢圆润,清脆明亮,真假声结合巧妙、不露痕迹,行腔流畅自如。演唱既融合了老生的苍劲豪放,又糅进了旦角的委婉细腻,讲究气息控制,形成刚柔相济、清新健美的风格。先后排演了《拾玉镯》《蝴蝶杯》《陈三两》《宝莲灯》《周仁献嫂》《钟馗》《抬花...
查看更多
张志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山西省长子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12岁进入长子县艺训班,跟随县剧团四处演出,师从名艺人李志仁,主要学习娃娃生、小生。后来跟随王东则、郝同生、郝聘芝等上党名角专攻小生兼须生。扮相潇洒英俊,发声兼有上党梆子潞府派“三义班”及“乐意班”特色,唱腔激昂高亢、亮丽清脆,既具传统韵味,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代表作品有《乾坤带》《珍珠塔》《收姜维》《汉阳堂》《闯幽州》等。身体力行
传承
发扬上党梆子,并注重培养...
查看更多
1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