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周国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安徽省郎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跳五猖)代表性
传承
人。十多岁时随伯父周际奎学习跳五猖,熟知跳五猖中各种角色,尤其擅长圆润优美的和尚舞步。至今已参加演跳三百余场,屡受好评。长期致力于跳五猖的表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后继人才培训等工作,至今已培养出九名跳五猖的
传承
人。坚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组织队伍参加大型民俗展演活动。
查看更多
汪顺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安徽省祁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祁门傩舞)代表性
传承
人。9岁起开始跟随父亲在傩舞班学习舞狮。表演动作灵活跳跃、欢乐祥和,极富趣味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当地最有威望的师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带领芦溪傩舞班多次参与省、市、县重大节日庆典和民俗会演等,并应邀到各地展示演出,多次获奖。作为目前祁门傩舞年龄最大的
传承
人,现在主要担任舞狮技艺传授和鼓乐角色,经其授艺的徒弟,基本可以独立表演。
查看更多
陈玉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7月生,安徽省颍上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颍上花鼓灯)代表性
传承
人。15岁起师从花鼓灯艺人张孝顺学习表演,后在著名花鼓灯老艺人“蒋对子”(蒋茂轩)门下学习。擅长花鼓灯“兰花”角色的表演,在长期琢磨与钻研的基础上,研习出一系列新颖的姿势、动作、扇花和巾花。在花鼓灯小游场游春表演中,步伐和扇法吸收借鉴戏剧花旦的特点,融入戏剧表演中手、眼、身、法等技法,创新使用了叼扇、揉扇和背扇等扇花表演形式。表演中通过戏、乐、逗、玩等传...
查看更多
娄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11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
传承
人。1962年进入蚌埠市文工团,师从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学习花鼓灯,全面掌握冯派“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形态媚”的表演风格。同时也向陈敬之、郑九如等花鼓灯艺人学习,准确掌握“兰花”三大流派风格。在保持项目本真性的基础上,准确展现出“拧、倾”的体态和“溜、闪”的动律,突出舞蹈潜在的意味,强化体态动律的雕塑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典型动作,如...
查看更多
金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4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
传承
人。1970年进入蚌埠市歌舞团,一直担任主要舞蹈演员及编导。20世纪70年代起在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郑九如、杨再先等门下学艺。全面掌握花鼓灯中各角色(兰花、鼓架子)表演特点和技巧,熟练掌握花鼓灯锣鼓曲牌表演技法以及大花场、小花场、灯歌等。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重大活动中担任花鼓灯的编导工作,并一直坚持在民间
传承
技艺。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梅连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3月生,安徽省怀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
传承
人。祖上几代均为花鼓灯艺人,受家庭熏陶,自幼从父学习花鼓灯锣鼓演奏,15岁已练出一手好鼓,开始上场玩灯。擅长演奏伴奏锣鼓(灯场鼓),还能随情绪变化即兴创作,技巧娴熟,感染力强。仅演奏“小拐弯”这个锣鼓点子,就有三种打法,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是怀远流派第五代优秀传人。2004年被聘为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艺术人才培训基地教师,为社会、团...
查看更多
冯国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2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跟随冯嘴花鼓灯第四代传人冯国佩、冯国亭、冯国冲三位老艺人学习冯嘴锣鼓经的老十翻。以学锣为主,兼学鼓、镲等各种打击乐,18岁时已全面掌握冯嘴花鼓灯传统的老十翻、小十翻、十八翻锣鼓经的打法与技巧。几十年来坚持参加冯嘴花鼓灯班子的各种活动,其间一直担任灯头,创新了部分锣鼓经的打法,是淮河流域的著名锣手。在家族
传承
的基础上,广收学徒,许多徒弟已正式参加...
查看更多
邓明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藤县狮舞)代表性
传承
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习武。20世纪90年代,师从濛江镇舞狮艺人朱甲华、廖兴贤学习狮舞技艺。此后组建禤州狮队。不断摸索狮子的形态、动作和心理,独创了一整套融武术、杂技、体操、舞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藤县狮舞高难度动作,尤其是钢丝绳一字腿、狮尾吊桩采青、双狮上高桩等绝活令人叹为观止。曾多次率领狮队参加国内外大型狮舞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20...
查看更多
孙淑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4年7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青狮)代表性
传承
人。出身于粤东武林世家,武术家孙振高之子。6岁便随父学习武术、青狮制作工艺、舞狮技艺和狮艺传统习俗。1989年赴河南登封少林武术研究院深造,师承全国著名武术家、少林高僧释德虔。既继承了醒狮传统技艺,又发挥自身武术精湛之所长,发展出高梯采青等高难度技巧。建设青狮舞
传承
基地,活动遍及军营、城镇、学校,年年举办培训,期期均有上百人。同时开设武馆,创办骨伤研究中心,为青...
查看更多
池宏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法名释宝华,男,汉族,1960年4月生,广东省梅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席狮舞)代表性
传承
人。现为梅州市梅江区东郊碧峰寺住持,梅州客家香花佛教横山堂宗字辈的香花和尚。自幼受父辈熏陶,热爱并沉醉于香花佛事中的席狮舞表演,7岁起常随父亲练习站、蹲、跨等技艺。15岁拜释彰龙、释淡华为师,刻苦学习香花佛事内容及香花禅器表演技艺,19岁满师后仍不断深入钻研。掌握席狮各种高难度技巧,在保留原生态动作单僧戏单狮基础上发展出单僧戏三狮的表现形式。表演的...
查看更多
1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