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黄钦添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2月生,广东省南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参加村里组织的狮队,掌握传统醒狮武术和洪拳等,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表演与比赛,逐渐成为狮队的主力和组织者。1998年,带领狮队进驻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表演。2000年,担任中联龙狮武术协会会长和总教练,并建立龙狮训练基地。带领的中联龙狮武术协会是中国第一支职业化的狮队,曾多次代表市、省、国家参加国际醒狮比赛和国内外交流并获得优异成绩,已培养超过两千名国...
查看更多
邓雅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西省黎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黎川舞白狮)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跟随父亲邓春生学习舞白狮,能熟练掌握舞白狮全部动作,弹跳力好,舞姿优美,力道十足。作为黎川舞白狮的组织者,在舞狮队伍中属于掌珠人,指挥并且指导所有的舞狮者和配乐者。多次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黎川舞白狮的特点和历史渊源。除了熟练地掌握舞狮技巧外,还对一部分动作进行了创造性改良,并研究和改进了舞狮的锣鼓点。后已将全部技艺...
查看更多
刘国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7月生,2019年4月去世,江西省丰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丰城岳家狮)代表性传承人。6岁时便跟随村中父辈学习拳术刀棍,15岁加入村里岳家狮舞狮队,正式向刘松林拜师学艺。技艺刚柔并济、吐纳自如、收放有力,表演的岳家狮门拳尤显硬门拳特色。1972年12月领头组建雩韶岳家狮队,发展队员十二名。之后传授村上青少年岳家武术,参与传习者七十六人,其中成就较高者有近二十人,精通岳家拳术者五十余人。2012年项目受聘入驻国家AAA...
查看更多
邓胜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1月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六坊云龙舞)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向前辈学习扎龙架技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探索改进传统六坊云龙制作技术。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六坊云龙舞的策划组织和演出活动。每次演出之前,都会对舞龙的年轻人进行训练,悉心传授技艺。还坚持对六坊云龙舞相关传承资料进行整理和编写,并撰写《龙跃云霄》一书。
查看更多
林建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6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乔林烟花火龙)代表性传承人。17岁开始在堂叔父、制龙高手林永声的指导下参与彩龙的制作。1965年至1966年,参加制作烟花火龙并成为当地舞龙队队员。1980年乔林乡恢复游龙、舞龙、烧龙民俗后,积极投身烟花火龙的制作、培训工作。坚持参加历年本村的游龙、舞龙、烧龙活动,擅长执龙球带路。2008年开始组织人员搜集乔林烟花火龙历史资料,开展烟花火龙的保护。多年来,先后培养了五十多名舞龙...
查看更多
张自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2月生,广东省丰顺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埔寨火龙)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开始学习制作埔寨火龙,熟悉传统丰顺埔寨火龙的整体制作,工艺精致、栩栩如生。曾多次组织和参加火龙表演,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学习上辈人的制作经验,并通过自学相关知识和不断实践,创制安装了多个新品种烟花、“火箭”,使火龙具有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等功能,营造出绚丽多彩、寓意深刻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埔寨火龙,多年来积极培...
查看更多
姚大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6月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九龙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好舞龙,1972年初中毕业后师承姚炯秋、姚迪华,接受祖传龙谱,工作之余专事舞龙。在继承和发展民间舞龙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套路,对舞龙技巧和锣鼓伴奏技艺掌握纯熟。一直致力于九龙舞的挖掘、整理、编排、培训等传承工作。曾先后一百余次率领九龙舞队参加省、市、县的佳节庆典和艺术大赛表演。自2010年开始,带领九龙舞队员在家乡附近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201...
查看更多
张金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1月生,湖北省潜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潜江草把龙)代表性传承人。潜江草把龙张氏家族中第三代传人。自幼酷爱篾扎技艺和草把龙表演艺术,15岁开始学艺,师从其父张文海。能独立完成草把龙的完整扎制工序,并熟练掌握各种舞龙技艺、祭祀礼仪及其流程,尤其擅长扎制龙头、龙尾,工艺精细,技艺娴熟,是集扎制、舞龙、组织仪式活动于一身的代表性传承人。张金盘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探索改良草把龙扎制工艺,使草把龙在选材、扎制和造型上更加...
查看更多
刘卫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7年9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高龙)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习练舞龙尾,17岁正式拜舞龙老艺人王自力为师学习舞龙头。经过十多年磨砺,把叩、扫、举、托、抖、顶等传统舞龙绝技表演得更加精细、惊奇、惊险。传承发展了“口衔齿托”绝技,即仅用牙齿托住数十斤高耸的龙头,并跪地蹉步前行,被誉为“独步舞龙界的神功”。曾多次率高龙艺人参加国内外演出。所表演的高龙,技艺精湛、气势宏大,颇受观众赞誉。已培养出陈涛等一批传承人。
查看更多
郝同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11月生,河南省孟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火龙舞)代表性传承人。火龙舞第四十七代传人,师承火龙舞传人郝德祥。全面掌握火龙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套路,在制作火龙喷火材料上,能准确把握“油沽肚”的浸制时间,使其插入龙体内舞动燃烧时火焰持久且明亮。表演时能根据鼓点快速变换动作,并与其他舞龙人员密切配合,达到人、火、龙三者的完美结合。多年来,为保护、传承好火龙舞,搜集整理了十余万字的火龙舞文史资料及图片、影像,组织队伍参加国家、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