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宋光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邓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代表性
传承
人,河南省邓州市文化馆教师,河南古筝研究会会员、邓州大调曲研究会会长。曾从曹东扶、何宜之、王之扶等学习古筝板头曲、大调曲的演奏、演唱及三弦、琵琶等乐器,先后在县曲剧团、豫剧团、南阳铁路文工团、邓州市文化馆等单位从事音乐设计和演奏。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前辈演奏家的艺术传统,演奏的板头曲、大调曲细腻动听、韵味纯正,代表曲目有《山坡羊》《高山流水》等,发表《论三不各》等多种论著。
查看更多
伊双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山东嘉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性
传承
人。伊双来自幼随父亲学习鼓吹乐演奏,15岁开始领班活跃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擅长唢呐演奏,以吹奏《开门子》《落子》等曲目及“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双鼻孔吹唢呐”等技艺最为著名,其演奏音色清脆、起伏激荡,并融合了魔术、杂技等多种技巧。他多次参加大型节庆演出并获奖,培养出十余名知名学生,对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查看更多
陈英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亭十番音乐代表性
传承
人。陈英木15岁随父亲组织的“三听月楼”从事演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考取福州闽剧团,后因“文革”剧团解散被分配到工厂工作,但从未间断茶亭音乐的演出,多次参加福州市各项民俗表演。陈英木擅长演奏椰胡、逗管、狼串、清鼓等多种乐器,出版有《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等著作。
查看更多
高如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浙江舟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舟山锣鼓代表性
传承
人。属“高家班”舟山锣鼓第三代传人。他出身锣鼓世家,得父辈真传,擅长多种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主敲武鼓(高音京锣)。20世纪30年代,他和父亲、兄长私人组建了“高家小唱班”,因其吹打技艺出众而闻名于舟山。“高家班”刻苦钻研,用十一面大小锣组成的竖式排锣替代了原先单调的演奏形式,并且创作了“五音排鼓”。代表作品有《海上锣鼓》等。
查看更多
尹功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2010年去世,浙江嵊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吹打代表性
传承
人。务农为生。19岁开始跟随魏淇园先生学习鼓曲“都花”“辕门”等吹打曲,1952年继续学习魏淇园先生创作的“春风”“夏雨”“秋收”“冬乐”四季曲。他擅用“五小锣”敲打节奏鲜明的乐曲,将打击吹奏融为一体,演奏风格清新优雅。
查看更多
刘长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连云港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
传承
人。7岁随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钱乐山学唱五大宫调。其演唱的长篇套曲《活捉张三郎》被《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收录。2005年参加江苏省文化遗产绝技展。擅唱海州五大宫调的各个大调和套曲,尤其是“背弓”【满江红】【波扬】等曲牌。
查看更多
赵绍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江苏连云港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
传承
人。1960年前后师从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孙汝德、徐锦凤,先学唱,后以二胡伴奏为主,能随乐曲情绪变化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牌,配合玩友演唱。长期坚持广泛收集、整理海州五大宫调的各类曲牌、曲目,几十年共收集25本,计二百多首曲目。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海州五大宫调的【软平】【叠落】【骊调】【南调】【波扬】。
查看更多
周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
传承
人,上海民族乐团演员,国家二级演奏员。自幼即得父亲传授江南丝竹音乐,其父周俊卿为20世纪沪上江南丝竹名家。后又参加国乐大师孙裕德先生领导的上海国乐研究会,专研古典音乐。他演绎的丝竹乐曲韵味隽永,风格鲜明,运腔加花,典雅秀丽。尤精于二胡演奏,音色优美、音质醇厚。被誉为“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独奏曲《二泉映月》为其代表作。
查看更多
陆春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1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
传承
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会长。7岁学笛,受到当时江南丝竹前辈许仙、金忠心、许秋弟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他在江南丝竹乐队中演绎的笛曲精致细腻、轻快流畅、绚丽华彩、清新典雅,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他本人也被誉为“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作品有:《鹧鸪飞》《欢乐歌》等。
查看更多
刘振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4年生,辽宁营口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宁鼓乐代表性
传承
人。1934年入鼓乐班坊,师从著名鼓乐艺人纪德功,1937年出徒从事鼓乐演奏。20世纪40年代组建“六合鼓乐班”开始带徒传艺。他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擅长演奏“汉吹曲”。在声、律、调的掌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唢呐中的“借字法”转调等高难度演奏技法驾轻就熟并有所创新。演奏“咔戏”是其绝活,拟音惟妙惟肖。
查看更多
1
1282
1283
1284
1285
128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