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李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5年生,2008年去世,湖北大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遗传所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早年师从古琴大师裴铁侠、胡莹堂和查阜西等学习古琴,1950年开始参加北京古琴学会琴事活动,对古琴艺术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认识,为川派重要
传承
人。
查看更多
刘赤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现为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兼任安徽省梅庵琴社社长,是诸城派重要传人。他出身于艺术世家,自幼随父——著名国画家、琴家刘嵩樵习琴,8岁已能熟练演奏《风雷引》《平沙落雁》等琴曲。后受业于诸城派宗师徐立孙门下得其真传,并继承了该派全部曲目。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毕业后曾任教于安徽省艺术学院,后调往该省歌舞团从事古琴演奏。刘赤城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
查看更多
姚公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浙江杭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随其父姚丙炎习琴,并曾受教于吴正平、张子谦先生。作为姚门传人,姚公白受深厚的家学功底浸润,继承了姚门的主要风格和内在韵味——节奏明快、细腻精当、清新淡雅、寓动于静,右手轻灵、干净、挥洒自如的特点尤其出色,姚公白以弹奏姚丙炎先生打谱的《小胡笳》《广陵散》《乌夜啼》《孤馆遇神》等二十余首琴曲享誉海内外。在古琴指法、琴曲演变、律学等方面也深有研究,并出版了《姚门琴韵》等唱...
查看更多
吴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1953年从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打谱有《汉宫秋月》《山居吟》《良宵引》等曲,继査阜西之后影印出版了《琴曲集成》。主要著述有:《中国古琴珍萃》《绝世清音》《追...
查看更多
陈长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少年时随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习古琴。1951年及1956年先后加入上海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同时向查阜西、吴景略、张子谦等著名琴家学习。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北美琴社顾问。陈长林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是闽派重要传人。1958年以来发掘(打谱)有《胡笳十八拍》等五十多首琴曲,发表了近二...
查看更多
郑珉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3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
人。1946年以前在家塾读书,其间师从林彦博、汪霭士学习书画,从诸城派王杏东、九嶷派李浴星学习古琴。1940年起师从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学琴,1946年起又师从溥雪斋学画。1946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曾任陈列组、法书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发表古琴研究论文...
查看更多
罗景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3年生,广西那坡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坡壮族民歌代表性
传承
人。14岁跟父母学歌,17岁拜赵京杨为师学艺,18岁学艺成熟,能熟背所有山歌编目和内容。1980年开始培养歌手,1988年在传唱中收集整理山歌,现已收集整理传统山歌32部。他懂壮文,歌声悠扬动听,2002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授予“广西歌王”称号。代表作品有:《三个代表三朵花》《歌唱党的十六大》等。
查看更多
阿家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39年生,云南石屏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
传承
人。务农为生。12岁开始跟随父亲阿成宝学习四弦演奏,18岁基本掌握了当地彝族民间调子的基本套路,20岁以后已全面掌握滇南四大腔等本地民歌的演奏技法和技巧,在当地有较大影响。1993年应中央音乐学院田丰教授邀请,出任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教员。1998年自筹资金开办彝族四弦演奏
传承
班,先后带徒二百多人。他演奏四弦曲技艺精湛,变化无穷,指法娴熟流畅,非常注重情感的连贯。
查看更多
后宝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42年生,云南石屏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
传承
人。务农为生。14岁起拜当地有名的“海菜腔师傅”“曲子老板”艺人李发忠、母亲万竹英等人为师,20岁后能熟练掌握海菜腔、四腔、山药腔、五山腔、民间小调等本地民歌的唱法和技巧。1984年,参加石屏县举办的首届民族民间赛歌赛舞会获得三个优胜一等奖。1993年应中央音乐学院田丰教授邀请,出任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教员。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学员遍及云南各地。
查看更多
陈习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尼族,1965年生,云南红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
传承
人。1975年开始学习哈尼族文化(背玛、山歌、乐器、舞蹈),师从张和阿、张确呼、陈秋龙。1986年至今多次参加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国内外展演及交流活动,荣获各种奖项,期间从事哈尼族民间多声部传授工作,收有徒弟杨泽干等人。现有作品《吾处阿哧》《欧楼兰楼》等,主要负责演唱和“小三弦”的伴奏,且可以吹、拉、弹、唱,能歌善舞,在阿扎河普春一带具有很大影响。
查看更多
1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