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迎织女仪式现场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地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州市民在祠堂观赏巧姐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8月18至19日,“银绣染[美丽]生活——多彩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对话”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贵州省文化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研究中心承办。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以及各市州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各研培院校专家教授、传统工艺企业代表和传承人出席本次对话活动。8月18日,共举行了“银[美丽]生活”“绣[美丽...
查看更多
论坛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1372项,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39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命题早已转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承非遗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就这些现象和话题,专题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采访者:苗春,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嘉宾: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非遗传播人人都是“广播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正在举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从2016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该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豫剧院承办。每届展演的主题、剧目都不一样,前年,6个省区市的13个院团演出23台戏;去年,9个省区市包括台湾的豫剧团参加;今年,共6个省区市19个院团演出24场。人们常说,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一件事情进行了三年,往往就可能出现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办三年,积累了经验,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对地方剧种发展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苗绣绣娘在参加培训  张 玲 摄    8月12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的40多名苗绣绣娘陆续来到镇上的七绣坊苗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领取当月的工资。数着手中靠针线换来的钱,绣娘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得益于当地文化部门开展的 “让妈妈回家”苗绣扶贫项目,她们不再舍近求远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近年来,湖南省加大力度深耕“非遗+扶贫”,通过发掘多个非遗项目的市场潜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公益培训,既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的“见人见物见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译介项目五摩尔人史诗泰伊丁Moorish epic T’heydinn图1 演述者在表演史诗泰伊丁    项目基本信息  入选年份:2011  申报国家: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名录名册类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2 演述者在表演史诗泰伊...
查看更多
要闻
8月21日上午,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桂英出席。 据悉,由文化和旅游部及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本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旨在举办一届济南人民身边的博览会、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系列丛书第二批18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标志着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编撰的《大平调》《大弦戏》等“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共29册)全部完成。    河南是戏曲大省,除了豫剧、曲剧、越调等三大地方戏曲剧种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稀有剧种。稀有剧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它们活跃在乡村坊间,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饮食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的文化载体,更作用和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表现饮食文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节目的重要内容,当下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电视节目表现饮食文化提供了充分条件。    近年来,国内与饮食相关的电视节目有所突破,江西卫视《非遗美食》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发掘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这既是对美食的展现和记录,又是对非遗的发掘和认知。从已经播出的部分来看,这一节目已经显示出独到的特色,也用这种特色吸引了一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