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的通知
2018.05.16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队伍建设,保护和
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
查看更多
西藏“藏戏演出季”启幕 助力非遗活态
传承
2018.05.15
10周年媒体报道
图为藏戏演员正在表演藏戏 何蓬磊 摄图为西藏民众选购藏戏文创产品 何蓬 西藏“藏戏演出季”12日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举行启动仪式并首演,演出季将助力非遗—藏戏的活态
传承
。图为古老的野牦牛舞《协荣仲孜》参加藏戏表演 何蓬磊 摄图为藏戏演员正在表演藏戏 何蓬磊 摄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周泓洋介绍,“藏戏演出季”活动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从今年5月12日到8月底的每周六进行全天性公益表演,由拉萨8县区选调的优秀藏戏队为观众呈...
查看更多
西藏“藏戏演出季”启幕 助力非遗活态
传承
2018.05.15
地方新闻
图为藏戏演员正在表演藏戏 何蓬磊 摄图为西藏民众选购藏戏文创产品 何蓬 西藏“藏戏演出季”12日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举行启动仪式并首演,演出季将助力非遗—藏戏的活态
传承
。图为古老的野牦牛舞《协荣仲孜》参加藏戏表演 何蓬磊 摄图为藏戏演员正在表演藏戏 何蓬磊 摄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周泓洋介绍,“藏戏演出季”活动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从今年5月12日到8月底的每周六进行全天性公益表演,由拉萨8县区选调的优秀藏戏队为观众呈...
查看更多
杨柳青木版年画“手艺人”霍庆顺60多年发展传统技艺守艺非遗 匠心
传承
年画瑰宝
2018.05.15
人物
霍庆顺在年画《五子夺莲》画坯上进行彩绘创作 (摄影:李娜) 说起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可谓家喻户晓,可它的制作工艺却鲜有人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
传承
人之一,68岁的霍庆顺熟练掌握了年画传统制作技艺,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霍庆顺没闲着,他接待了一群来自北京的小学生,为他们讲解了年画的故事。 距离西青区石家大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年画馆,其中的一间画室是霍庆顺平常工作的地方。出生在杨柳青木...
查看更多
一位老人与一部民间文学百年学术史
2018.05.15
论坛
百年历史,风云变幻,中国的学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大潮波澜起伏,要想书写这一时代的学术史,除了熟悉各个时段关键性人物与代表性著作外,还得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性,将学术花朵与时代土壤结合,才能写出血肉丰满的学术历史。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先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完成了百万字的巨著《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该著作资料丰富,写作态度严谨,史论结合,具有阔达的学术胸襟与
传承
民族文化情怀。这部皇皇大著,凝聚了先生一辈子的心血,是先生从事民间文艺学数十年积累...
查看更多
浙江缙云:婺剧进校园 婺韵飘芬芳
2018.05.15
专题报道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长坑小学的学生在演奏丁字步、兰花指、荷叶掌、剑指手……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时间,当别的学校的孩子们在做课间操时,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舒洪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1400多名师生齐整整站好队形,有模有样地做起学校自编自排的“婺剧操”。 近日,记者随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组织的婺剧进校园调研组来到舒洪镇中心小学,被千人齐唱婺剧的场面震撼了。师生们的“婺剧操”不仅整齐娴熟,而且气势雄壮、精气神儿十足。据了解,2010年,缙云县便开始推动婺剧进校园工作...
查看更多
国家投入80万元培养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
2018.05.15
要闻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与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联合实施的“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即将开班,目前已接受报名。 该项目由国家投入80万元,面向全国文艺院团、文艺院校、文化馆及民间黄梅戏剧团班社,招收具有黄梅戏表演经验和学习进修愿望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包括青年旦角25名、男演员5名。 黄梅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性角色为主的格局,但当前黄梅戏旦角演员中,青年演员较少。“因为历史和地域因...
查看更多
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
2018.05.14
专题报道
羌族羊皮鼓舞羌族绣娘切磋制作技艺羌笛培训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许多羌族非遗创作与
传承
主体流失,羌族非遗面临
传承
人断层与生存土壤松散、激变的威胁;羌族非遗赖以
传承
发展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遭到破坏,非遗
传承
较好的羌族村寨、社区、展示馆、传习所等,均在地震中损毁严重,羌族非遗以及羌文化所依附的生态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在重建家园中保护羌族非遗,2008年1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查看更多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见闻
2018.05.14
专题报道
外国友人在汶川县举行的千人坝坝宴上体验当地民俗(摄影:陈地)茂县凤仪镇小学学生在兴趣班上学习羌笛演奏(摄影:陈地)一名羌族妇女在茂县古羌城内展演日常生活场景(摄影:陈地)原标题:千年文化孕生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见闻2008年汶川大地震至今已经十年。地震中遭受损失的羌族非遗文化现状如何?是走向消失还是依然薪火相传?记者来到羌族核心聚居区,欣喜地发现羌笛、羌绣、羌戏、羌医药、羊皮鼓舞等羌族非遗文化,正在街头、在乡间、在校园焕发着勃勃生机。当记者来...
查看更多
中国戏剧“活化石”目连戏有了“00后”
传承
人
2018.05.11
专题报道
5月8日晚,在湖南怀化市中职学校文艺汇演比赛上,30名辰河目连戏小
传承
人第一次登上舞台。舞水秀、戴大靠、唱高腔,孩子们有模有样的表演,展示着这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的最新创新成果。目连戏,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目,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独特的唱腔传唱至今。而辰河目连戏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曲之一,是一个庞大的剧目组合,号称“四十八本目连戏”,属于曲牌连缀体音乐,共有曲牌203支,锣鼓曲牌73支,保存了古老的“圆腔点板”的记谱方法,保留了大量民间...
查看更多
1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