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珠海金湾非遗调查:耗时近两年,录制300首三灶民歌
2017.06.05
专题报道
三灶鹤舞、定家湾茶果、三灶编织……这些一度散落在金湾民间的记忆,在各方的齐心呵护下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非遗保护项目,
传承
着民族文化。有专家提出,活态
传承
才能让非遗“长生不老”。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金湾区宣布一个重要信息,将与高校合作,把非遗项目变成产品,让“非遗”也具有造血功能。 采集 跑遍30余自然村寻老人唱民歌 2009年,在由上自下掀起的非遗保护呼声中,郑洲群入职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发掘、申报三灶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当时...
查看更多
探访国家级非遗“成都银花丝” 千年技艺引年轻人
传承
2017.06.05
专题报道
说起“天府之国”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很多人会想到精美绝伦的蜀绣、蜀锦,以及亮丽典雅的漆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成都银花丝,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的制作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日,记者走进成都银花丝非遗
传承
人道安的工作室,零距离探访银花丝制作工艺及
传承
现状。工作室内,学员正在进行“压丝”操作(摄影:吕杨) 作为成都市著名的传统特种手工艺,银花丝产品采用高纯度的白银为材料,手工精制而成。艺人...
查看更多
贡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2017.06.05
论坛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端午节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
传承
节庆、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意义深远。 以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十余年间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生了飞跃式历史跨越。如何总结梳理非遗保护的...
查看更多
关于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
2017.06.05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
传承
历史,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其中的文化遗产主要指古迹、建筑群、遗址。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那些“无形的”(intangible)、世代相传的、活态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应的保护规定。2003年联合国教科...
查看更多
辽宁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之端午节系列活动
2017.06.05
专题报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传统节俗回归,在端午佳节前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
传承
人深入乡村、学校、军营、社区,以多姿多彩的展示展演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此次端午节系列活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文化惠民、乐民、育民的宗旨和理念,让来植根民间沃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惠及百姓。海城高跷与社区居民近距离互动,反响热烈铁岭二人转的精彩展演吸引了大量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小观众在
传承
人的指导下体验...
查看更多
第三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办
2017.06.05
其他新闻
2017年5月24日,“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河北廊坊举行。 本届联展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河北省文化厅、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将于6月9日至12日在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 本届联展主题为“非遗保护——
传承
发展的生动实践”,精选京津冀三地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共217项,其中京津两...
查看更多
项兆伦同志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6.02
论坛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项兆伦(2017年5月12日)同志们: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传承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十分关注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经常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交流,深入研究,并在制订政策和部署工作时借鉴吸收。刚才6个省市文化行政部门介绍的经验,让我们很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讲三个部分...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
2017.06.02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青羊区人民政府具体执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以“
传承
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心灵之歌
2017.06.02
10周年媒体报道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水、雀鸟,自由自在、清新空灵。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爱情、草木、鸟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来。“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把歌看作灵魂的归宿,像信仰一样维系着族群。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在侗语里叫“嘎老”,“嘎”意为歌,“老”意为大。侗族大歌的母题是爱情。“行歌坐月”是侗族的古老习俗:青年男女聚在鼓楼下、风雨桥上,通过对歌彼此了解、互诉衷肠,用...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心灵之歌
2017.06.02
专题报道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水、雀鸟,自由自在、清新空灵。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爱情、草木、鸟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来。“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把歌看作灵魂的归宿,像信仰一样维系着族群。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在侗语里叫“嘎老”,“嘎”意为歌,“老”意为大。侗族大歌的母题是爱情。“行歌坐月”是侗族的古老习俗:青年男女聚在鼓楼下、风雨桥上,通过对歌彼此了解、互诉衷肠,用歌声找到意中人。虽然说媒、订婚、采纳...
查看更多
1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