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专访广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朱凤立
2017.05.02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
查看更多
专访广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朱凤立
2017.05.02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广西南宁市人,一级演员。曾从事戏曲表演、戏曲理论的学习、研究,后任广西彩调剧团副团长...
查看更多
苏州绣娘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传统非遗牵手当代艺术
2017.05.02
专题报道
4月30日,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苏州绣娘姚惠芬与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合作的一组8幅《骷髅幻戏图》历经近90天的创作,终于宣告完成。5月4日,姚惠芬就将带着这组传统非遗与当代艺术牵手的苏绣新作前往意大利,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是“艺术永生”,中国馆的主题则是“不息”。中国馆由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他将率汤南南、邬建安两位当代艺术家和汪天稳、姚惠芬两位非遗传人共同参展。传统非遗进入当代艺术殿堂,有网友认为这会不会变成“中...
查看更多
戏曲
传承
发展亟待提升表演创造力
2017.05.02
论坛
戏曲艺术面临着
传承
与发展两大任务,
传承
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没有扎实的
传承
,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只有
传承
没有发展,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与延续性也会脱离时代,缺乏活力,逐渐萎缩。发展创造是戏曲前行的艺术力量源泉,也是延续薪火的根本生命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结合当下戏曲艺术的现状,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感到最为重要和迫切的是要重视和提升演员队伍的创造力。 戏曲作为一种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和完整独特的表演美学体系的古典表演形态,其对继承者...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
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
2017.05.02
人物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张美芳与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供图作为苏绣创新的领军人物,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张美芳对记者说,正是在李政...
查看更多
惠安探索非遗
传承
保护的产业化推进之路——文化的觉醒 产业的蝶变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木雕《白云深处》南派布袋戏(摄影:陈峻峰)惠女风情表演中,小惠女与大人一起搓丸子(摄影:陈起拓)匠心独运的石雕作品(摄影:庄德平)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摄影:林细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惠安置县千年,拥有一大批灿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建构,既有名扬海内外的石雕、保存千年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致独特的惠女服饰,又有惠安木雕、惠安...
查看更多
岁时节日
2017.05.02
论坛
岁时节日,是传统中国人关于年度时间节点的专属概念,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岁时与节日连称,是同义反复,如果是对举,岁时与节日在时间节点意涵上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岁时是早期的以自然时序为核心,节日是后来的以人文时序为核心。如果以历史时代为界的话,汉魏以前属于岁时的时代,汉魏以后是节日的时代。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与人文传统,催生了中国民众特有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的表述...
查看更多
20年20卷:中科院等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2017.05.02
其他新闻
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大象出版社历时20年合力推出20卷本巨著《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将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成果编撰成书,为日后的保护、
传承
提供科学依据,被称作“《天工开物》在当代的续编”。 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共编撰出版20卷20册,计1200万字、1.4万幅图和照片。这是340多位专家、学者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上,对传统工艺进行翔实细致现场考察、分析论证和编集撰述的集体成果。 据了解...
查看更多
让
传承
成为一种活法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本周的关键词是
传承
。这周被艺术界热议的除了贝聿铭百岁生辰和辛迪·舍曼、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卫·阿贾耶三位艺术家登上“《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百人榜”外,还有不少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的。如“非遗进清华暨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将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行,“民间非遗
传承
人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对于非遗的
传承
,很多是依托于过...
查看更多
1
1431
1432
1433
1434
1435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