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通知公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梳理总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宝贵经验,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文化部批准,定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学员钱建良在制作毕业作品    “我读书少,不太会说话。”“我没怎么上过学,说得不好。”在记者日常的采访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非遗传承人在接受采访时因文化程度不高而表现得很害羞、不自信。的确,在当代,一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技艺、拥有纯良的品性外,具有开阔的眼界、自信的谈吐以及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度认知,对于保护、传承和振兴非遗也同样重要。    如何帮助传承人找回自信、提升传承实践能力,进而成为行业的带头人、领路者?近年来,江苏苏州工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前童元宵行会(摄影:缪军)    横溪朱金漆木雕工艺(摄影:陈科峰) 北仑区梅山街道非遗展示活动(摄影:郑顺尹)    石浦镇开洋、谢洋活动(石浦镇人民政府供图)高桥镇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风筝展示活动(梁祝公园供图)梁弄大糕(梁弄镇人民政府供图)龙山镇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习活动经过7天的公示,浙江省宁波市文广新局于4月24日公布了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创建单位,宁海县前童镇、余姚市梁弄镇等7个小镇获得创建资格。“非遗特色小镇”是什么?宁波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5月11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江苏南京开幕。    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吴政隆致欢迎辞,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董伟致开幕辞并宣布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蓝绍敏主持开幕仪式。    吴政隆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图片说明:  图①:狗不理包子制作师傅邢素梅在捏褶花。 龚相娟摄 (人民日报)  图②: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雕刻剑身上的零部件。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③: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打铁,为铸剑做准备。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④:沈国兴在制作高级定制的黄金凤冠。励漪摄 (人民日报)  图⑤:于葆墀在去除枳壳的瓤。贺勇摄 (人民日报)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
查看更多
论坛
    生活是民间文化的沃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发展。只有深入民间,扎根生活,去粗取精,才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可以说,我国民间文化事业正面临...
查看更多
论坛
    所谓戏曲“宗元”,主要是指在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元代戏曲为宗尚的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亦有“尚元”“崇元”“尊元”“趋元”“佞元”“遵北”等提法。最初,“宗元”之“元”主要来自对元代杂剧的认同,曲调上指向北曲,语言上追求本色,体制上为一本四折,审美属性则偏于俗。不过,随着朱元璋《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的倡导及其“入弦索”的艺术实践,南戏亦逐渐被认可为元代戏曲文体形态之一,相应地,“元”的概念也具有了“杂剧”与“南戏”两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吕维平在后台换装 (摄影:李凌)  “我们这里靠海,信仰妈祖、观音、上帝……有神就有庙,有庙就一定要唱戏。”刚刚结束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交流活动返回汕尾的广东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感慨,如果不是生在“漫天是神满地是戏”的海陆丰、不是因为潮汕地区浓厚的宗族民俗文化,这西秦戏估计早就演不下去而失传了。常年奔波于海陆丰各乡镇演出的西秦戏剧团演员们,在简陋的后台化妆。 (摄影:李凌)  “开山戏”里演主角“身兼两职”  吕维平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一期间,郑州市金光农民花卉创业园里热闹非凡,捏面人、皮影戏等40多个非遗展演项目吸引了众人围观。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老传统、老技艺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承、发展遇到了困难。随着河南省政策、资金、法律等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力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    今年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消息一传出,新郑市耿坡村的耿氏制香传人耿发旺感慨地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发现场 (摄影:于俊亮)  5月9日,由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编写的“保定老调书系”正式发行。保定老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辛秋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调的传承要走普遍发展、重点提高之路。自己从60年的演艺生涯中体会到,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迄今约有二、三百年历史,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之一。它脱胎于元、明年间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早期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