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专访黑龙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
2017.05.10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孙亚强,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
查看更多
穿越400年的光影
2017.05.09
专题报道
戴着500度的老花镜,宋国超又熬了一宿,用驴皮刻出了一个新影人。老伴儿王淑玲嗔怪他:“再过几年累瞎了,我可不伺候你。”宋国超嘿嘿一笑不吱声儿,对老伴儿的关心,他心领神会,但对复州皮影的
传承
使命,他难卸重担。 今年69岁的宋国超,是复州皮影戏班——“义和班”的第四代传人,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皮影戏)代表性
传承
人。他是皮影艺术不可多得的全能艺人,不仅吹、拉、唱、打、拿样样精通,而且擅长雕刻影人,更是集编剧、导演于一身,技艺的全面...
查看更多
济南出台《意见》推动戏曲
传承
2017.05.09
其他新闻
5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戏曲
传承
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今年起济南将通过新建、改建或资产置换等方式,在市区建成适合戏曲演出的专用剧场;同时实施“城乡百姓舞台计划”,每个镇至少有一座综合性文化礼堂。 《意见》对改善戏曲活动场地条件极为关注,提出济南将推动乡村戏台建设,把室内简易戏台(戏剧大棚)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现存戏台尤其是古戏台。鼓励群艺馆、文...
查看更多
从义乌文交会看浙江非遗发展新貌:传统碰撞现代 非遗实现“再生”
2017.05.09
专题报道
观众体验土布织造 “没想到常见的植物也能用来染色,真是不可思议。”近日,在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文交会)浙江非遗生活馆内,按照萧山过江布技艺
传承
人杨洁的指点,土库曼斯坦姑娘巴耶娃很快就把一块纯棉的白手帕染上了喜欢的颜色和图案。 非遗要
传承
,首先要让人感兴趣。据悉,为了让传统土布进入现代生活,杨洁和她的团队将老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融合生活美学,在老土布上设计出很多新花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月27日至30日,第...
查看更多
陇东华亭曲子戏
2017.05.08
专题报道
华亭县地处陇东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维吾尔、土族等21个民族近20万人口。华亭地方戏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业虽然整体不够景气,但华亭曲子戏,在黄土丘陵沟壑中依然红红火火地存在着,而且盛行于西北地区。 因陋就简的表演方式是华亭曲子戏生存的物质基础。陇东黄土高原地广人稀,常年干旱,耕地很少,三两户便是一个村落,因此形...
查看更多
陆地丝绸之路上的刺绣文化
2017.05.08
论坛
新疆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从古至今均是多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伴随整个陆地绿洲丝绸之路行经西域向西输送的,不仅有丝绸、茶叶与瓷器,还有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刺绣便是这诸多工艺的一种。刺绣传统工艺经“丝路”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在纺织技术上的发展;又借由“丝路”一路回传,使得我们也吸收借鉴了西方纺织的工艺和文化,如此,才有了今天丝绸之路上的锦绣无边。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用绣针引绣线在绣地上穿绕,形成以绣线为主或...
查看更多
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之源、民族之根和安全之本
2017.05.08
论坛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成为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还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因此,要从价值之源、民族之根和安全之本的高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义,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全民、全域、全...
查看更多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
2017.05.08
论坛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其中指出:“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贯彻落实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中央文件,就应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
传承
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意见》指出,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主体;在“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各行...
查看更多
拱墅区举办第六届半山立夏节
2017.05.05
节气资讯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夏季开始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气候温暖,庄稼生长渐旺,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2016年11月,“立夏”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拱墅区半山地区是“立夏习俗”的主要
传承
地。半山历来种植水稻、植桑养蚕,当地老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农事知识,形成了节日风俗习惯。立夏日,按照风俗习惯,吃“乌米饭”,采摘蚕豆、烧“野米饭”,“称人...
查看更多
节气之魂在于“立”
2017.05.05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