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2016年11月29日,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京举办。  我国非遗保护的九个新趋势值得关注  其一,国际公约精神宣传更加广泛,履约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民俗学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事务,对提升我国学者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事务、提高对国际公约精神的认识有帮助,而且也会对我国履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查看更多
论坛
王国维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历三重之境界。非遗传承也是如此。所不同者,非遗传承的三重境界分别是纸上的传承、技艺的传承、精神的传承。这三重境界,也是一切成功的非遗传承所必然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纸上的传承,也是非遗传承的初始阶段,或曰初级阶段。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从古到今,总是以某种人类可以识别的符号存在的,或图案,或标识,或文字。哲学思想、古典诗文、历史人物、逸闻轶事、典章制度、民风民俗、民歌民调、民间故事、民间技艺等,莫不如是。这些...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本网讯 为助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方式,2016年12月7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扶贫合作协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牛根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6年12月2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结束的第十一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审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这些遗产包括口述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活动、与自然和宇宙相关的知识与实践、以及生产传统工艺品的知识与技能。在这届会议上,委员会确认了5个项目列入《优秀保护实践名册》。名册中现收录有16个最好地反映了公约原则和宗旨的项目、计划和行动;4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5项提名中选出),这个名录动员公约的签...
查看更多
论坛
  今天,人们迎来非常有冬天气氛的节气——大雪。您知道这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几个吗?相信很多朋友这时候会开始一边掐着手指头数着、一边嘴里念叨“春雨惊春清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  当地时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在12月6日召开的文化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几年,由于一些国家在某些有相似或相近的项目上积极地申报,很多中国人呼吁尽快申报此类项目,以免被“抢先”、“抢注”,对此您如何看?  对此,文化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框架下的申报工作,是践行《公约》精神,积极开展非遗领域国际间交流和对话的措施,是提高可见度的“共享”而不是“商标注册”,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申请了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等于拥有了该项目的所有权。  “别国申报成功,自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相关负责人和参加本届常会刚刚回到国内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主要成员,讲述了申报成功的背后故事。    “2013年,经过组织专家审慎地论证,以最具有...
查看更多
人物
  既是科学家又是音乐家的跨界人才并不多见,比如爱因斯坦,身为物理学家的他拉得一手出色的小提琴。中国也有一位在科学与音乐之间游刃有余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陈长林。  2015年11月7日,陈长林在北京大学举办诗词古文吟唱讲座,众多学者以及音乐爱好者顶着寒风前来聆听,能容纳5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过道里都被听众挤满。这场讲座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  陈长林的讲座不同寻常...
查看更多
论坛
  【核心观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将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文明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