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要闻
2022年4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在京召开管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进行。亚太中心管委会主席,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主持会议。亚太中心管委委员-文旅部非遗司长王晨阳等出席会议,咨询委委员以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与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等机构的代表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推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建立合作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成立专门律师服务队伍,借助法律援助形式开展培训、调研、咨询、专项辅导、个案援助,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维护非遗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一、抓机制建设,引专业力量筑基础 建立非遗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推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人物
刘香兰和她的孙子在参加黎锦技艺展演。(供图:海南五指山市融媒体中心) 【绝活看点】 纺布、染色、编织、绣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海南五指山市番茅村人,40多年来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不断打破传统、开拓创新,让传统技艺黎锦编织焕发新的生机。 席地而坐,腰带缠于腰间;伸直双腿,紧踩经线木棍……固定好织机两端经轴后,刘香兰用分经棍将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双手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比赛,比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响应。经综合评议,并经网上公示,共确定68件入选设计稿,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特此通知。 附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比赛入选设计稿名单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厅直各相关单位,研培计划各承担高校: 6月11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充分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成果,计划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举办“甘肃省非遗影像展”,现就做好作品征集工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文学艺术界...
查看更多
论坛
谷雨 凤翔年画 凤翔县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著名产区之一,其生产木版年画的历史最晚可追溯至明代,所印年画除本省外,还远销西北诸省和川北、晋南、豫西一带。 凤翔木版年画具有人物造型粗犷夸张,颜色鲜艳明亮的艺术特点,其中有一类俗称“谷雨画”的年画类型,它脱胎自关中谷雨节气的民间信仰,从形式内容到贴用习惯,均呈现出与其他年画种类不同的特色。此外,凤翔的谷雨画不仅供本省贴用,还外销至临近的、与关中地区风俗习...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已经不少,随着更多专家学者的“跨领域介入”,人们的相关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和开阔。但基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被打开。其中一个方面是,如果能够从作为一种“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审视,就会更加明确地意识到“非遗”这个问题事关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自信的重振,或许能对“非遗保护”这项工作的意义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战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2年4月2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广西2021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传承活动评估工作培训在南宁开班。会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主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三级调研员刘铨做开班讲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许晓明主任主持会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刘铨副处长做开班讲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成立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宣纸文化区域整体保护;打造黄山“五徽”文创品牌,挖掘徽州技艺创意价值;推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快非遗传承传播载体建设;推动非遗活态化发展,激发“非遗+扶贫”“非遗+旅游”发展活力……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旅游价值开发,充分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非遗在帮助安徽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青年演员朱桢、翁佳慧演出《牡丹亭·惊梦》  北方昆曲剧院供图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事实上,昆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发展几度迎来困境,几近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昆曲才焕发了生机。1956年,改编昆剧《十五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