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将新会柑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精心制成“新会陈皮”的技艺,已在民间世代
传承
了数百年。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项目的主要流布区域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该地兼具沉积土与洪积土的水土结构和湿盆地气候地貌,使得新会柑果皮较厚,炮制过程中果皮发生“湿陈化”,所得陈皮品质尤为突出。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流程包含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形成“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独具地方特色炮...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兴起于明嘉靖时期的汉口帮(汉派)特色制药技艺,是一种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的技艺。 清嘉庆年间,汉口镇为全国商业重镇,两江四岸分布数百家药栈,成为名副其实的药都。汉口帮与各帮派互通有无、融合发展,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炮制方法独特的汉派炮制技艺流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其中的突出代表。1928年,彭银亭进刘有余堂学习中药加工技艺,出师后前往汉口诸多药店做工历练,广采众家之长...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应氏奇穴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应氏奇穴疗法是以人与天地相参、脏气法时的“时间中医学”为指导的一种疗法。根据病患来诊的不同年份、季节、时辰,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脾胃病、不寐、郁症、肥胖症等病症进行治疗。 应氏奇穴疗法认为自然时日以及气候,与人体的机能乃至病理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份、时辰的变化,不同经脉中的气血盛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故法取时令、因时而治,适时选穴、择时针刺、奇穴埋线,本草药对、方应时选、对证归经、按时用药、药有宜忌、因时而变。治法为用子午流注开穴法针刺五腧穴,再用特制针具将...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盐药用技艺为藏蒙医口服和外治疗法之一,是用秘制青盐炒热敷于患者躯干和四肢的患处或经医者辨证论治所选择的特效穴位而防病治病的一种非药物疗法,经特殊炮制后还可作为常用利尿药应用于内服方药中。 青盐药用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卡盐湖是青盐药材资源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就在《四部医典》中论述了罨敷疗法;随着运盐路线的开拓,青盐的食用和药用遍布海西、海北、海南、湟源等地区。地方...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李仲愚杵针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仲愚杵针疗法是指利用杵针(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刚杵、奎星笔)这一特殊工具,运用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等不同的手法,在针灸常用的腧穴和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上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李仲愚主任医师,继承家族密传并发展的一门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故称李仲愚杵针疗法,至今已传至第十七代。 杵针治疗首先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合参诊察病情,进行八纲辨证和证候分析,明确病因病机及所属脏腑,以及表里、寒热、虚实、标本缓急...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陈氏蜂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氏蜂疗法是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结合蜂刺法和蜂产品入药法,将药、针、灸三法相结合的民间特色疗法。 陈氏祖先在康熙年间就开始从事养蜂业,并用蜂产品疗病。随着时代更迭,辗转青州、道州各地,于20世纪初迁移至郴州,落地生根。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丰富的植被中有大量开花植物,有利于发展养蜂业。因气候湿热,林中多有瘴气,以致湘南地区常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颈椎病、肩周炎、面瘫、腰椎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等疾病。陈氏蜂疗法仅需蜂盒、镊子、活体蜜蜂即可施治;基...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宋氏中医外科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起源于河南汝州纸坊镇陶村,是经7代临证探索形成的辨治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汝州古有宛洛、襄洛、许洛官道交汇,今有铁路、高速穿境,交通便利;域内物产丰富,盛产中药材,为宋氏中医外科的孕育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项目分布区域由陶村逐渐扩展到汝州全境及洛阳、许昌、信阳、驻马店、南阳、郑州等市。 宋氏历代医者坚守整体辨证,精于望色、触摸详察疮疡是否成脓、皮下有无异物及属性,据证施以外病内治、内外同治,如以健脾补肾活血滋骨法加外敷,分型...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张氏经络收放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是运用特有手法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始于清末,由张二春先生创立、其子张德文先生完善、其孙张中有先生从发源地河南省偃师区弘扬到新乡市,至今已历6代120余年。该遗产项目核心区在河南省偃师区、新乡市,北京、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分布。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以《周易》《内经》《难经》等国学精粹中的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手指对病人患处的触摸获知病人的反应,同时结合整体观,通过“外观气色、内察病源、四...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是将“禅、医、武”相结合的一套中医骨伤治疗方法,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项目所在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方圆百公里内有著名的莆田南少林寺、泉州少林禅寺及福清南少林遗址。少林寺武僧因常年习武练武而经常受伤,寺内需具备防治伤病技能,因此“少林伤科”早已成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近代南少林老一辈骨伤名家有福州林如高(1888—1986)等。王和鸣学习林如高正骨经验的同时,综合南少林医武结合特点,创立了“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后继人才不断涌现,《图解南...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祁门蛇伤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门蛇伤疗法是以传统中医药为主,治疗各类毒蛇咬伤,形成系列“祁门蛇药”的特色传统疗法。 祁门县位于皖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良好的生态为蛇类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和繁衍环境,这里有十余种毒蛇,从事野外劳动者容易被毒蛇咬伤。同时中药材也品种丰富,祁蛇、祁术、祁黄精等均为安徽名贵中药。 祁门蛇伤疗法分布范围主要为皖南黄山、池州、宣城、铜陵、芜湖、安庆市及皖、浙、赣周边一带,辐射至苏、鄂、鲁、闽等省市,远到新疆、黑龙江、福建、云南等地...
查看更多
1
462
463
464
465
46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