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要闻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的文化和旅游部级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批准号19DY27),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通过,准予结项。 该项目为2019年度申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研究周期1年。该项目系统梳理了非遗旅游的相关理论,提出非遗旅游的概念,探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努力呈现我国非遗旅游发展概况全貌,并对当前发展趋势作出研判。在项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是正在福州市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5日、17日、18日在三坊七巷上演,收获与会嘉宾满满点赞声。演出中,从“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首席闽菜“佛跳墙”制作技艺,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再到丝竹声声的闽剧……福州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在世遗大会这一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给与会嘉宾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印发 推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为高水平推进“十四五”时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于近日印发。 《方案》提出,到2023年,大运河相关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条件的河段实现...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为扎实推进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贵州省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通查验收会。出席本次验收会的领导有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王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级调研员吕飞,省非遗中心主任龙佑铭、副主任车向勤;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有余未人、朱伟华、王良范、蒋英、唐亚平、刘梅,以及本次记录工作的执行团队和省非遗中心数据信息部相关工作人员,车向勤主持第一阶段会议...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73期:2021年7月5日—7月18日 1.五部门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 2.天津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出台 3.黄河流域(甘肃段)非遗资源调查工作培训会在兰州举办 4.中国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图为大运河调研组合影 (摄影:孙丛丛) 为落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意见》,推动实施山东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工作,促进“两河”区域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弘扬,为举办好“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奠定基础,7月18日,山东正式启动全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寻访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分黄河、大运河两个调研组,涉及山东济南、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个土陶,一根箫笛,一张绣帕,一首歌,一支舞……散落在村寨街坊的活态因子,犹如珍珠般呈现出令人炫目的色彩。作为非遗项目,牙舟陶、玉屏箫笛、苗族刺绣、侗族大歌、枫香蜡染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传承,夯实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决定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内在的丰富表现,还在于传承的时间能否久远。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当下,如何让非遗绵延不绝福泽后代,如何让非遗成为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在非遗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通过理论...
查看更多
要闻
7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题培训班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圆满结业。 本次培训班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相关工作负责同志、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关专项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利用、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谋划及相关政策等内容进行理论讲授、案例剖析与经验交流。培训班还专门安排学员们赴嘉峪关关城、长城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学习嘉峪关在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制表:黄卓 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起步较晚,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5年展开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了我国国家公园的体制建设;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我国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设立国家文化公园为我国首创,国际...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生活也已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也出现了数字鸿沟,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使这一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因此,如何消弭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传播进一步发展,日渐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