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3   星期三   农历六月廿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传承方式
2025.05.20
传承方式——传承&保护&研究
西安鼓乐被称作国 西安鼓乐被称作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至今仍然使用“书面的”和“口头的”两种传承方式。“书面的”主要使用“俗字谱”和“鼓扎子谱”的记谱方法,“口头的”主要采取“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这两种传承方式体现出“骨谱肉腔”、“谱简声繁”形态。口头传授成为书面传承的必要的补充,也为传承者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已故艺人安来绪、赵庚辰、何生哲、王顺堂、张贵、苗东泰等鼓乐大师亲自韵唱曲谱,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教习弟子。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生活着一支仅有4万多人的瑶族支系——白裤瑶,因其保留着原始、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其最显著的特色是被称为“两片瑶”的白裤瑶服饰,要历经织、染、画、绣、裁等30多道手工制作工序,瑶族服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在白裤瑶妇女黎凤珍的带动下,白裤瑶服饰从深山走向国际,成为售价高达上万元的艺术品。 “白裤瑶服饰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已过天命之年...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5月9日晚,竹板的清脆韵律交织着交响的雄浑气势,拉开了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的帷幕。山东省曲协副主席、山东省青岛市曲协主席王雷与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曲艺演员马卓思彤主持开幕式,刘兰芳、闫淑平、佟长江、李菁、金霏、陈曦、熊竹英、李涵、乌格德等曲艺名家新秀轮番登场,展现传统曲艺的深厚底蕴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新声。 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曲协、山东省文联、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曲协、青岛市文联承办,青岛市曲协协办的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在山东青岛举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儋州调声与合唱艺术的创新融合究竟有多欢快?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何能在国际时装周掀起“东方美学热”?北斗导航系统和南海航道更路经之间有什么奇妙关联?海南椰雕艺人如何让“老手艺”更加贴近“新生活”?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海南篇于5月3日20:00档在总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 海南省共有3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通过技术创新、设计赋能和跨界融合等方式,非遗工坊让传统技艺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浙江铜雕技艺非遗工坊的产品涉及建筑、雕塑、书法、装饰等诸多领域,并结合潮流文化设计产品,与众多国产品牌跨界合作,现已建立近百人的专业团队,拥有发明专利12项、外观专利百余项、版权40余项。在做好技艺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工坊搭建起“下游供应+仓储物流+分销”链条,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约2000人稳定就业增收,还通过“非遗铜学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晋中榆社建筑彩绘非遗工坊的师傅正在工作   受访者供图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非遗工坊正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的有力引擎。它们以独特的非遗技艺为核心,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为游客打造出充满魅力的“诗和远方”。 2024年,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让山西古建“出圈”,晋祠、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与高超技艺。山西省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非遗工坊不仅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根脉,更成为带动就业、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力量。 在山西,“繁峙绣娘”已经成为省级劳务品牌。繁峙晋绣非遗工坊聚焦农村妇女群体,通过“公司+培训基地+家庭绣坊”的模式,在山西省忻州市建立了7个工作站,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已有3000余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并通过技艺考核。 在河北武强汇名轩年画非遗工坊,今年以来参与研学旅游的学员达5万余人次,创造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全县恢复、创办年画门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场,收获观众百万,无数年轻人被‘圈粉’,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从事昆曲艺术40多年的柯军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守正创新让传统戏曲重焕光彩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听后肯定道:“青春版《牡丹亭》,确实年轻人爱看。舞台、服装、人物,都非常美。”简短温暖的对话既是总书记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赞许,更承载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殷切期望。 青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