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德县高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河田高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陆河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阁子里芯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万荣抬阁)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清徐徐沟背铁棍)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清徐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葛渔城重阁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宽城背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澳门哪吒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哪吒信俗以崇尚和颂扬三十三天哪吒太子的刚武神勇、驱除邪疫以保平安为核心内涵,以柿山哪吒古庙、大三巴哪吒庙为主要活动场所。除常年不间断的日常祭祀活动外,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这两座哪吒庙会联合举行开印仪式、建醮祈福、哪吒太子乘銮舆出巡等一系列活动,为哪吒太子贺诞。 澳门柿山古庙以哪吒太子为主祀神,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当时澳门柿山一带的村童常与一名陌生孩童一同玩耍,此孩童身着肚兜,梳着丫髻。尽管当地山坡陡斜,但玩耍期间从未发生意外。一日,该孩童突然与...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黄大仙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黄大仙信俗源于浙江金华地区,
传承
自广东珠江三角洲,是围绕崇奉黄初平仙师形成的民间信俗活动。黄大仙即道教仙真黄初平,其事迹载于东晋葛洪《神仙传》。从东晋至1949年,他在浙江金华地区被尊为道教灵仙、救病之神、晴雨之司,形成传统神仙信俗。明清之际,黄大仙信俗传入岭南,清末流布于广东多地,1901年至1915年前后传至香港。1921年创办的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继承了岭南黄大仙信俗道统,体现了内地传统文化对香港文化的影响。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黄大...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梅里神山祭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山是我国藏族居住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其核心为神山信仰。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的卡瓦格博雪山(即人们熟知的梅里雪山),是滇藏界山怒山山脉的主峰。它是藏族居住区四方神山中位于南方的主神山,称作“绒赞卡瓦格博”,在古老苯教经典中位列世界二十四克聂神山之一,因此也被称作“乃钦卡瓦格博”(“乃钦”意为圣地,卡瓦格博雪山被认为是藏传佛教本尊胜乐金刚在世间显现的坛城,也就是胜乐金刚圣地)。 苯教文化时期,转山(也称“转经”)习俗兴起。藏传佛教兴起后,转山朝拜活动的内容...
查看更多
1
818
819
820
821
822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