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蜈蚣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蜈蚣舞是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这种舞蹈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一经问世,便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迅速流行开来,并一直传沿不绝。 蜈蚣舞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性动物舞蹈,所用道具蜈蚣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全长22米。蜈蚣身躯为扁圆形,用28节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宽80厘米,高60厘米,屈伸自如。表演时,一人擎彩珠...
查看更多
禾楼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郁南县 禾楼舞流传于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它原是秦汉时期南江流域的越族乌浒人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的一种舞蹈,后由南江越过山界传到高州、化州、台山、阳江、郁南等地。 禾楼舞的动作原始而粗犷,禾楼歌旋律固定,曲调悠扬。领舞者头戴莲花冠,身着红色间黄披肩,左手举牛头锡杖,右手摇一个系有彩带的铜铃。其他表演者脸上戴着假面具,头顶小竹笠,身穿黑色衫裙,腰扎围巾,脚蹬麻鞋,手拿禾穗,边唱禾...
查看更多
肉连响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利川市 肉连响是一种少数民族地方舞蹈,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都亭、汪营、南坪一带。它是根据旧时“泥神道”演变而来的,源自社会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前,乞讨者将稀泥涂在裸露的身上,手舞足蹈,沿街沿门拍打,迫使主人施舍,俗称“泥神道”。20世纪80年代,利川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与“泥神道”
传承
人吴修富等人,对传统“泥神道”进行挖掘加工整理,并配上“莲花落”的曲调,辅以锣鼓点子,演绎成今天的群体健身舞——肉连响。它以独特的肢体表...
查看更多
官会响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项城市 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官员到官会迎接。当地村民将锣和舞蹈连在一起,编排出响锣舞以欢迎皇帝。舞蹈得到官员和民众的一致认可,就此形成固定样式,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官会响锣一直活跃于豫东广大农村地区,在红白喜事和庙会庆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地方民众的喜爱。 官会响锣以锣为道具...
查看更多
跑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汤阴县 跑帷子是活跃在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东白营、胡营、东西隆村一带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相传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它原为齐国将士纪念国君桓公之妾卫女的一项祭祀活动,至秦汉逐渐成形,后演变成一种大型的民间广场舞蹈,
传承
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跑帷子具有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与其他舞蹈相比,其舞步、阵式、道具、配乐等都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由72名青壮年男性表演,每人手持一根染成红黑两色的...
查看更多
火老虎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凤台县 火老虎是流传于安徽省凤台县山口村和淮丰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演出活动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举行。火老虎所用道具分虎头、虎身、虎尾三部分,显示出夸张写意的特点。虎头制作时先用竹篾扎成骨架,然后缀上捻子;制作虎身是将21块泡桐板以细铁丝连接起来,每块泡桐板上钻出12个等距的小孔,再将捻子安进小孔里;最后用桑树条弯成上翘的形状,即成虎尾。表演者化装时戴上老头帽,护住头和脖子,只露眼睛,再...
查看更多
十八蝴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 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流传于浙江省永康市境内。它源于宋代方岩胡公庙会的娱神活动。1946年秋,村民王春山等人从蚌壳舞演员背挂蚌壳道具的张合动作中得到启发,制作出蝴蝶道具并将之用于精心编排的舞蹈队形,由此形成绚丽多姿而又别具一格的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可以在舞台、广场、风景区甚至街头巷尾表演,演出时由18名少女身披竹篾丝绸制作的蝴蝶造型扮演彩蝶,与花仙结伴翩翩起舞,舞蹈过程中队形不断变化,排列...
查看更多
沧州落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南皮县 落子也叫“乐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它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清末民初曾一度活跃,而以南皮县和沧县最为盛行。沧州落子演出时,一对对青年男女手执“彩扇”、“竹板”、“霸王鞭”等载歌载舞,十分热闹。发展初期,沧州落子只有4人执鞭表演,至清末民初出现了半农半艺的落子艺人,逐渐形成10人执鞭、6人执板、4人执扇的表演形式。落子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的称“文落子”,以武术和戏曲筋斗穿插其中的称“武落子...
查看更多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阳凤凰灯舞是流传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一种传统花灯舞蹈形式,民间俗称“玩凤凰”。清光绪初年,郧县老城(现十堰市郧阳区)就有金家巷(汪家)、盐店巷(耿家)、东茶巷(柴家)等知名玩凤凰班底,随着人们对凤灯的喜爱,“玩凤凰”逐渐流布全县。 凤凰灯舞由男性青壮年1人掌凤头,1人掌凤身表演,模仿传说中凤凰的各种形态。另有4盏鲜花灯、2盏牡丹灯、1盏太阳灯、2盏云灯,分别举着立于表演场地四周,起陪衬烘托作用。表演程序按凤鸣、出巢、游园、寻牡丹等套路进行。表演进入高潮...
查看更多
灯舞(青田百鸟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田百鸟灯舞是以鸟为表演题材的传统舞蹈,主要流布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鹤城街道、瓯南街道、山口镇、方山乡、仁庄镇等地,并流传到杭州市、衢州市等地。该遗产项目历史悠久,据清康熙年间《青田县志·岁时风俗篇》记载,其渊源可追溯至唐景云年间。 青田百鸟灯舞一般先发放灯帖,然后登门表演庆贺。表演时每人手举1盏鸟灯,以2盏插在花瓶灯中的“牡丹花”为领队,凤凰居首,紧跟多种鸟灯,通过“走阵”变化各种队形,演绎“百鸟觉醒”“莺歌燕舞”“孔雀开屏”“百鸟争鸣”“喜鹊衔梅...
查看更多
1
926
927
928
929
930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