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郝庆军:不断拓宽非遗保护实践的边界和版图——对两办《意见》第三部分的解读
2022.02.24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内在要求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水平转化利用,这无疑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活起来和中华文化“双创”思想的指引下实现的理论突破。在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保护中转化,传承中利用,则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给予宏观指导,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三部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仅给出了路径指导,还从实施方法层面做出了具体规约。不断拓展非遗保护实践的边界和版图,要做好“转化”“融合”“利用”“发...
查看更多
彭兆荣:分类形制中的非遗“分类”
2022.02.21
论坛
【摘要】分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有关,不同的思维认知分类形成相应文明体系的分类形制。每个国家都通过特殊的遗产分类凸显其国家特色。《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遗的分类属于项目分类范畴,此种分类对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的“主体性”关怀具有重要价值,易于进行落地性保护与传承工作。非遗是包括概念、分类、命名、知识、实践和保护系统的完整体系,项目分类需和形态分类、学科分类等相结合,方能在遗产体系中体现其逻辑与理由。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传承珠算文化 践行时代价值 努力推进中国珠算非遗保护与发展
2022.02.15
论坛
从“结绳记事”反映的经济活动及数量关系,到“河图洛书”体现的数字崇拜与时空观念,再到算盘“五升十进制”这一完备计数法所蕴含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可以说数字是人类量化认识世界的框架,是人类描述世界的本能。借助算盘完成运算过程的珠算,凝结了中华民族对“数”的典型认知及为世界数学发展贡献的独特路径和创新成果。 传统珠算文化的生动凝结体 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周髀算经》《九...
查看更多
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新探索——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
2022.02.14
论坛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应对保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非遗保护研究者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李荣启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一书,不仅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视角,探究和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传承机制与法律机制建设等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在总结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非遗科学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原则...
查看更多
安学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2022.02.14
论坛
摘要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生态恶化、传承断代、应用扭曲、文化客体化等问题。从学术研究看,从早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概念辨析,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证个案调查,相关研究成果丰...
查看更多
李旺:守正为基,再行创新:京绣传承中的坚守
2022.02.07
论坛
【摘要】京绣作为清代的宫廷刺绣,以雍容华美著称于世。随着封建体制的瓦解,京绣技艺从宫廷转向了民间传承,传承人主体也由男性转为了女性。以“京绣”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花为例,其技艺为家传,在系统化的技艺实践中秉持着传承人的责任与信念以“守正创新”。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已对京绣技艺的保护给予了重要的支持,但是其传承及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融合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亟待社会公众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群策群力...
查看更多
春节:从“中国时间”到“世界时刻”
2022.01.30
论坛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持续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国际性节日,既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春节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饱含着华夏儿女的团圆温情,承载着海外华人的思乡深情,深化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相知友情。春节文化面向世界“走出去”,有效促进着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传递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根植海外华人,春节文化绵延...
查看更多
徐晓慧:变通与坚守——妈祖信仰的图像学研究
2022.01.20
论坛
【摘要】妈祖信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妈祖信仰是发源于福建地区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妈祖图像是妈祖信仰“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有北传、东传和海外三条主要传播路径,传播路径不同,妈祖信仰变迁形式不同。妈祖图像作为妈祖信仰的视觉化表现形式是妈祖信仰传播变迁的直观反映。图像的制作是由信仰文化、时代、地域、赞助人、制作者、信众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比较研究福建、山东地区妈祖图像的异同有助于了...
查看更多
郭比多:从数据看昆曲“入遗二十年”——以文献成果汇编内容为基础
2022.01.18
论坛
【摘要】文献统计数据是对研究内容的一种侧面补充和揭示手段,在对2001年至2020年间有关昆曲项目文献筛选整理的基础上,用以论证昆曲项目在非遗领域的代表性价值、昆曲保护工作成果等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相关著录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印证昆曲保护成绩、影响,甚至规律。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成果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推选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昆曲在新世纪焕发新生...
查看更多
郑雷:近二十年政策影响下昆曲的传承发展状况
2022.01.11
论坛
【摘要】昆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昆曲进行抢救、保护和扶持,并为昆曲的现代发展探索正确的方向。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昆曲院团及昆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工作者也持之以恒地围绕这一方案展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实际检验效果来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几支日趋消衰的地方昆曲剧种特色,致使昆曲在传承过程中初步显露同质化的趋向...
查看更多
1
18
19
20
21
22
1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