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摘要:“非遗重新进入生活”是传统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在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必须厘清非遗传统工艺及其创新设计与文创产品设计、现代产品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才能正确处理好非遗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创新设计的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并促使其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好的传承发展;而从“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出发进行整合性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源于传统工艺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对传统工艺的普...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向前发展与转身回顾,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大矛盾。由于格局动荡、社会变革等原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严重断层。田青认为,除了时代前进必须面临的挑战,人们持有的“发展”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阻力。他在本世纪初对“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呼吁,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今天读来,依然令我们反思, “抛弃传统的才能发展得更快”并不是一种“发展”的观念。守旧和创新,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
查看更多
访谈
内容摘要:在传统手工技艺领域,手艺人呈现出设计师、劳动者等多重身份的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的转变,普通劳动者得到来自于包括手艺人在内的设计师群体的广泛关注。手工技艺提供的下游产业促进了乡村种植和加工产业的有机更新,“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等政策提供了手艺人服务于普通劳动者的更多途径,优化或出现了与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劳动机会、劳动模式。新时代、新观念的到来,传统手工技艺也应时转化,可望成为服务劳动者的一支生力军...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工程之一,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工程于2018年正式启动。2019年12月25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首批成果发布。《大系》首批图书推出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说唱、小戏、谚语、谜语、俗语、理论等12大门类,共计1200多万字。《大系》首批成果的面世,标志着该项工程进入新的阶段。本版特刊发《大系》总序。——编 者 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查看更多
论坛
城市文化建设目标与宿愿,时刻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那么,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恰恰就是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与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王离湘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在文化生态语境下如何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探讨。即,什么是文化生态;如何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生态涵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文化生态平衡发展中保护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和文化话语中,“乡村”常被视为现代性的“他者”,是被动的、有待自上而下的努力去拯救的地方,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一般简称为“非遗”)在内的文化传统往往被无视或低估。上述观念应该予以修正。北京近郊高碑店村的个案展现了一个失去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积极利用非遗来谋求自身发展的主动实践历程。对驱动其开发非遗以实现振兴的动机、方法和行动主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是更根本性的模式。这种模...
查看更多
——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重申报”转为“重保护”阶段的“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面临着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样的传媒生态。要在传统和现代、世俗与神圣、地方性与全球性、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存续要素间获得更好的发展,“非遗后时代”像泰山东岳庙会这样的传统民俗必须顺应媒介化社会的现实语境,应和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一传媒生态,以提升社区参与度,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平台...
查看更多
——对佛山醒狮习俗的历史考察
论坛
摘要:如何以史为鉴审视非遗传承主体的价值及其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是优化改进当前及今后非遗保护所需面对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1949-1976年佛山醒狮传承的社会史显示,从佛山醒狮的“翻身”、显性传承逐步到被抑制、隐性传承,源于社会政策环境渐使醒狮传承主体失语、失位。但依托记忆和技艺存续的醒狮习俗,因深寓于传承主体之身心,并未因特殊时期的外力强抑而彻底寂灭失忆。非遗传承主体能否活性存续,与其所依存的文化社会基础紧密相关,既依赖于社会政策环境可否提供正向...
查看更多
论坛
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俨然是一句常用语了,但细究起来,其间似有不通之处。说保护物质形态的遗产,如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毫无问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正在其非物质性、无形性、精神性,如何能保护?当然,非遗是以种种物质媒介为载体的,如果这些载体不存,非遗确实无所依附。但若将非遗等同于这些载体,将保护非遗等同于这些物质载体的存续,难免让人发出孔子的喟叹:“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云”。所以,保护非遗这句流行语,还是值得再细究一番...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 非遗场馆将遗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各地非遗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馆的定位、展陈理念及展示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当前值得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定位;理念;策略 通过非遗馆将遗产地的非遗进行集中展示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省、市、县三级非遗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