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夏至
搜索
论坛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作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行为依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但前者显然离不开后者的立法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真正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对国际动态的学习与借鉴,清末以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民俗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民俗学研究中关于艺术的讨论通常是在民间艺术或民俗艺术概念之下展开的。然而,这类议论往往深受传统与历史性的束缚,普通人在生活世界里所制作的平凡作品很少有机会能被视作“艺术”。要使这样略失偏颇的论题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vernacular艺术这个概念应能发挥效用。它所指的,是并不自许为“艺术家”的普通人们受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所驱使而作成的艺术;是在那原本与正统艺术世界的制度、权力或权威无涉的世界里,自学习得艺术技能与知识的人们苦心巧思而成的艺术...
查看更多
论坛
菲律宾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员国,目前菲律宾已经有两首史诗和一项民间运动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菲律宾的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与韩国、越南、柬埔寨四国联合申报的“拔河”等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菲律宾并没有在公约通过后单独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菲律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主要体现在《2009年国家文化遗产法》和《1997年土著人...
查看更多
论坛
晋南、豫西、秦东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早在春秋时期,豫西称河内,秦东称河外,晋南称河东。三河交汇地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节俗是文化最突出的反映。一年中,河东有许多传统节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此后一年时间里的每一个节俗都有特殊的活动内容。 灶神节 灶神,民间也称灶王爷、灶君、司命主,腊月二十三之夜是祭祀灶神的时辰。在河东民间,灶神一般供奉在灶台的北面或者东面。在百姓的心目中,灶神是管理户口、口粮的神。所以,凡是准备回家过年的人,务必在腊...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手工艺,主要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材质、不同手段和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及其产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或者是批量制作、大量生产,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或者是拾遗补缺、修旧利废,以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特殊需求;或者是精工细作、巧夺天工,以体现某种观念,寄托某种情感。由...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集体性、地域性、民族性、专业性等特征,其保护、传承与延续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拥有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个人以及其他关注、同情这一遗产的人群,社会团体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和我国的非遗法都强调了社会团体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国际上看,日本、法国、韩国等较早开展非遗保护的国家在这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各种民间社会社团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非遗保护的主力军,它们在非遗保护中承担了大量政府无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题中,在国际社会制定公共政策并付诸实践的框架内,需要探讨评估的建设和实践问题。通过进一步阐释评估的范畴、原则、标准以及评估的制度建设、机构人员分工等,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机制建设构想与思考。 评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6月修正的《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中,17次直接提及“评估”要求,包含遴选标准评估、援助评估、申报资料评估、保护计...
查看更多
论坛
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民间戏剧皮影戏、嘹亮声音透碧霄的民间游艺抖空竹、口耳传唱2000年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各地陆续落下帷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展示独特的东方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传统技艺,让人们在对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重新发现中,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源远者流...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由于大运河沿线遗产数量和类型众多、文化资源庞杂而分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保护方式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不足、开发手段单一且层次偏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深度挖掘非遗资源的精神内涵,并推动资源整合与创意转化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良性互动;数字化;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3月1日起,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指导,在原文化部2008年5月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的,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