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遗未来发展思考
2020.08.14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指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技艺,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虽然触及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但在其传承主体、时间、形态、内容和价值的表述上仍欠缺明确的学术定位。 在全球经...
查看更多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13
论坛
自2007年我国在福建省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初见规模。 目前,全国已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11个在民族地区。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设立了百余个特色鲜明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了分层多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体系。 多年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促进区域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
查看更多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多样性与非均质性
2020.08.12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该是把相关非遗项目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所有人,其中既包括“文化专家”,又包括并不一定熟悉项目具体知识却能理解其意义的大量普通人。他们所构成的非遗传承群体,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也体现在他们围绕非遗项目而形成的目的、意愿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不同或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又往往会通过妥协和协商的方式得到缓解,并最终指...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2020.08.05
论坛
在现代社会,“标准”“标准化”已经进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工业生产、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积极实施标准化”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①但在文化研究领域中,有很多研究者却以消极或抵抗的态度看待现代标准问题,部分学者谈标准而色变。尤其是面对西方近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工业”②“机械复制”③“麦当劳化”④等大众文化研究理论的提出,对当代的文化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一些学者的观念中,“标准化”等同于“固定化”“统一化”“刻板...
查看更多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讲座纪要
2020.07.30
论坛
2020年7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第九讲于“腾讯会议”如期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为题,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专业细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王加华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之前,巴莫老师对讲解《公约》的初衷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她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
查看更多
人类学对构建非遗学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
2020.07.29
论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已...
查看更多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
2020.07.28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内涵和价值,因而需要建设基于活态传承的非遗美学。非遗的审美特质在于它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内在生命力,活态传承就意味着给文化发展带来生命活力的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就是从埋藏在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资源中不断地采掘、提炼和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的生...
查看更多
萧放: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
2020.07.27
论坛
内容提要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传承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
查看更多
王文章:赓续薪传 久久为功 ——《2019非遗薪传奖图录》序言
2020.07.24
论坛
“薪传奖”活动海报 中华文化浩瀚深厚,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为生动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非遗作为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与我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通过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世代传递的日常载体。 同时,非遗资源既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其自身继承基础上的创造也可...
查看更多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利用视角下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21
论坛
在移动互联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传承利用对短视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行业政策规定等方面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融入短视频产业的趋向,并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内容生态亟待完善、社会关系缺乏凝聚、商业运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源本体、价值要素、关系形态及生活样式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所具有的创作内容源、关系连接器、商业调节机等作用,以此通过系统性路径构建不断推动短视频产业的...
查看更多
1
34
35
36
37
38
1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