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萧放 贺少雅:仪式节庆类非遗保护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2020.12.02
论坛
【摘要】 本文总结了十几年来中国传统节日类非遗保护的主要经验,包括国家力量的主导推动、多元主体的社会参与、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和非遗资源化的探索发展,并指出节日文化生态弱化、节日文化知识代际传承渠道受阻、节日文化传承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当前应该推动构建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传承共同体,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新和再造节日文化体系,推动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现代传承方式,探索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的保护模式。 【关键词...
查看更多
刘依:非遗的短视频传播
2020.11.25
论坛
摘要:“非遗”自进入后工业时代,其保护和传承一般都给人严肃而沉重的印象,相比之下,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反而显得简单,显得“抖”。UGC与PGC空间对集体记忆的转移、声音对叙事空白的弥合、短视频的去程式化乃是“非遗”应空间转换需要与短视频传播产生的多层面联系。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非遗的历史和现状,就会认识到“抖”用亚文化来调和现实,用口语、腹语和互动来整饬理智,用现场的变调中和情感的“僭越”与“对抗”,是当代“非遗”自觉的情感追求。 关...
查看更多
王馗:粤剧艺术遗产的十年保护经验
2020.11.25
论坛
摘要:粤剧是中国第二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汉族戏曲剧种,在十年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粤、桂、港、澳的岭南各界对粤剧进行了频繁的观念讨论和具体的艺术实践。粤剧通过重新检讨“遗产”,展现了传统艺术的体系结构,张扬了剧种的文化品格;通过重新整理“遗产”,夯实了艺术传承谱系,深掘了剧种专业化保护的方法;通过创作优秀剧目,提升了剧种现代发展能力,诠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保护”的内涵界定,包括通过制度建设来...
查看更多
向云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11.16
论坛
摘要: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是全球化更加深度发展的时代,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也与日俱深。民间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转换,进入人类文化遗产的天地,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观念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出全民性接受全球化事实并汇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行动,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了非遗保护的独特智慧与经验。在破解非遗主客体身份纠缠的哲学悖论时,中国找到了打开难题的钥匙。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非遗...
查看更多
高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中国属性
2020.11.16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的人类文化事业,它在中国的发展既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也是一项惠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具有促进现代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大量的投入兴办了众多的创新项目,它们的开展既顺应了历史的趋向,也满足了各方当下的需要,使这项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具有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属性。 关键词:非遗保护;公共文化;中国实践;中国属性...
查看更多
王文章:把握非遗规律,坚持守正创新
2020.11.05
论坛
【摘要】 非遗保护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科学把握当下非遗保护,尤其对非遗的继承与创新及其与文化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的思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非遗保护是原真性的保护,不是创意性的变异,因趋利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入非遗保护的范畴,把文化创意化当成非遗保护,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非遗,反而可能加速失去我们本应珍视和保护的文化本质。要防止文化创意化的倾向,在非遗保护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中,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不能侵害非遗传承,更不能代替非...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2020.11.05
论坛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
查看更多
大匠至心 | 刘茜:从生活品质看非遗教育
2020.10.28
论坛
编者按:今年九月,“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成功举办。历届“大匠至心”杭州沙龙议题均聚焦非遗保护热点,为非遗保护提供科学方略。今年的主题围绕“共筑·人类共同体,共促·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健康品质好生活”,多维度,多视角展开探讨交流。在做好防疫前提之下,本届沙龙依托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研讨交流跨越国界。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相聚在无限空间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让实践验证理论,让案例佐证实践,共同推进非遗的赓续传承。基于...
查看更多
乡村振兴,艺术何为 | 马盛德:非遗扶贫,激发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
2020.10.26
论坛
非遗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举措。如何使我国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其应有价值,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开展的非遗扶贫工作聚焦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大领域。振兴贫困地区的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非遗,业已成为文化扶贫的着力点。剪纸、刺绣、雕刻、泥塑、编织、漆艺、瓷器等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今天的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知、界定,甚至一...
查看更多
非遗社区保护的县域实践:关键概念的理论探讨
2020.10.15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是以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行政资源优势的县域实践为基础的。县域是非遗保护公共事业的正式制度的第一层级,也是保护实践的一个主体,负责组织县(市)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各个社区、群体、组织和居民参与非遗项目的发现、申报、传承和传播,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此将本地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与那些把“社区”限定在基层邻里范围的认识不同,本文通过对滕尼斯、帕克等人的经典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社区等关键概念的辨析,得以能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1
32
33
34
35
36
1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